某无色溶液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32—、⑥SO42—中的
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1) |
用pH试纸检验 |
溶液的pH大于7 |
(2) |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CCl4层呈橙色 |
(3) |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4) |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②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③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
④将铜锌原电池用含KCl的盐桥相连时,盐桥中的Cl-会移向正极区
⑤利用电化学原理保护金属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直流电的阴极保护法
A.①②③④ | B.④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X、Y、Z、M代表四种金属,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离子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M>Z>X>Y | B.X>Y>Z>M | C.X>Z>Y>M | D.X>Z>M>Y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pH=11的烧碱溶液与pH=3的稀醋酸等体积混合后,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
B.T ℃时,pH=6的纯水中,含10–8 NA个OH-(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C.将NaAlO2、FeCl3、Al2(SO4)3的水溶液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都能得原溶质 |
D.常温在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的溶液里,能大量存在NH4+、Fe2+、NO3- |
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收集氯气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
B.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
C.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H3 |
D.20℃时,AgCl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比在0.1mo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能使全气体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
C.在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的平衡体系中,加入KCl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
D.熵增大的反应不一定自发,但自发反应熵一定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