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金属铈(Ce)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
已知:①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②氧化性:Ce4+>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 ![]() |
B.工业上可以采用电解氯化铈水溶液来获得铈单质 |
C.铈溶于氢碘酸的主要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e+6HI=2CeI3+3H2↑ |
D.工业上金属铈一般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⑤ | B.②⑤ | C.③④ | D.②③ |
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证明SO2有还原性 |
把SO2通入品红溶液中 |
B |
除去Cu粉中的CuO |
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 |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
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 |
D |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 |
Na2CO3和SiO2在高温下熔融反应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氯碱工业”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氯气和烧碱。 |
B.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氯气能和Fe反应 |
C.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光照H2和Cl2的混合气体时,因迅速化合而爆炸 |
D.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 |
11.2 g Cu在某浓硝酸中完全溶解,反应产生NO2和NO混合气体3.36L(标准状况),则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 )
A.1:l | B.1:2 | C.1:3 | D.2:l |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目的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和现象 |
目的或结论 |
|
A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向铁和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若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若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 |
该溶液中既有Fe3+,还有Fe2+ |
C |
将铁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
比较Cu、Fe2+的还原性 |
D |
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CuSO4、澄清石灰水和品红溶液 |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