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测定某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某稀硫酸溶液20 g,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30 g,同时用pH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过滤后得滤液47.67 g。请你通过计算 ,求出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会人员领到的会议通知、日程表、便签纸等都是外观与普通纸相似的“石头纸”。“石头纸”的主要原料为碳酸钙,加上少量聚乙烯和胶合剂制成(聚乙烯和胶合剂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
(1)“石头纸”中的碳酸钙属于(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2)为恶劣测定某种“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该种“石头纸”样品10克,加入100克7.3%的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48克;经过滤干燥后称得固体残渣质量为2克。
该同学想出甲、乙、丙三种计算方案:
甲:根据“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106.48克,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求解;乙:根据“反应后经过了干燥后称得固体残渣的质量2克,可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求解;
丙:根据“100克7.3%的盐酸溶液,可知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求解。
以上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3)根据上述的某个正确方案计算该“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将一定量的CO2缓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随时间的进行生成的沉淀质量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达到t时生成的沉淀质量为g
(2)若改为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为,生成相同质量的沉淀,则需要的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已知碳酸氢钠在270℃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
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碳酸氢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为了测定产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具体的检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其质量为a 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m1 g;
②加热该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m2 g。
(1)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用▲(填仪器名称)将加热后的坩埚放到▲中(填序号)冷却。
(3)根据题意,用a、m1、m2的代数式表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4)步骤①、③和④都需要用到精度为0.1g的托盘天平称量,若本题中(m1-m2)的值超过0.6g,假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0%,则至少需称样品多少克?
为测定某碳酸氢铵化肥中的含氮量,小滨在实验室里取用8.5 g该化肥样品与20g NaOH溶液共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残留物为26.8 g(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2NaOH="=" Na2CO3+2H2O+NH3↑,生成的氨气全部逸出,其他成分不含氮,也不参加反应)。试求:
(1)生成氨气的质量。
(2)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所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在氧气性质和制取的试验中,需完成碳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两实验,实验册提示取用高锰酸钾的质量为7克。
(1)计算分析:小明实验时采用容积为125毫升的集气瓶,如果按实验册提示,他能否制得两瓶氧气?(氧气密度为1.43g/升)
(2)实验操作:
①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应选用如图甲中的发生装置;
②制氧时,小明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其可能的原因有;
A.没有塞紧试管塞 |
B.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
C.没有及时更换收集第二瓶 |
D.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立于水槽中 |
③小明采用图乙方法收集,从水槽中取出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方于实验桌上,发现瓶口上方的玻璃片容易滑动,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