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江行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请作简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10分 )
雨夜
张 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这首诗使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诗的结尾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结合第三、四句诗,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注: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作此诗时,长安未收。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诗中三个词可以看出,这三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运用想象,描绘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

阅览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岁暮所作,其时刘禹锡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而白居易也因病免除苏州刺史,返京途中,两人在扬州相遇。神交已久,首次邂逅,既喜且悲,宴席上白居易先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答。
酬:这搭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使君:称刺史。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他处所大都属楚国。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永贞革新掉败后刘禹锡被贬官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先后共二十三年。
①诗歌颔联平仄不错的一项是 (3分 )

A.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D.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②诗歌中哪一联是工对?说出依据。(4 分,起头问 2 分,第二问 2分 )
③诗歌的颈联接纳了比喻手法,请说出它的比喻义 (3分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别是《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结句,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相通之处?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解] ①梅花:古代又有《梅花落》乐曲。
以内容分,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首诗属于。诗歌写了和,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简答:为什么说诗歌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