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对政府机关的某个行政行为不服时,除了可向其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外,还可以
| A.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B.到政府门前静坐示威 |
| C.对政府工作人员威逼利诱 | D.请求政府赔偿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 A.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
|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
|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别 |
|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
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近几年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2009年底,国务院提出争取3年内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
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
|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
|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
|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
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
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讨论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0年4月,某市政府要求各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向社会公开自己的电话和手机号码,随时了解公民反映的问题;并在网上开设博客,与网民进行交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这说明
| A.我国公民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
| B.政府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
| C.我国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 D.我国公民有权行使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