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
峭壁上的树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2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3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4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5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6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7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2分)
.文中划线句子“像俯冲搏猎的雄鹰”, “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 “灵魂”分别指什么?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文学作品阅读。
豪华保险柜
[日]星新一
①我投入几乎所有的财产,制作了一个无比豪华的大保险柜。或许有人会说我是一个傻子。用同样的钱,有人会买一辆汽车,把成倍的时间耗费在上班路上并为此自鸣得意;也有人吊儿郎当却戴着镶钻的高级手表。人嘛,一旦有了嗜好就会盲目花钱,而且从来都不会后悔。在这一点上,我也一样。
②我早就把房子卖掉了,现在只能住在一间公寓里。不过,世界上是不会有人专门偷窃保险柜的,所以即使是出远门我也毫不担心。
③只要有空,我就拼命打磨这个保险柜。虽然它的质地是钢铁的,可外壁却是贴银的。我总是仔细打量它、端详它,只要发现一丝暗影就会用软布去擦拭﹣﹣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犹如触摸娇艳的花朵。保险柜表面总是熠熠生辉,这让我十分得意。
④惬意的擦拭工作结束后,到了晚上,我在床上面朝保险柜躺下,心满意足地入睡。这真是太有趣了!
⑤“喂,起来。”
⑥一天晚上,我突然被人晃醒,睁眼一看,只见旁边站着一个蒙面人,正拿着刀子威胁我。
⑦“不要碰我的保险柜。”我不由得叫起来。
⑧任何人都不愿让人碰自己的心爱之物。可我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五花大绑。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⑨“不要出声。我早就盯上你了,告诉我保险柜的开法。”
⑩“可是,里面……”
⑪“闭嘴……”
⑫蒙面男人拿东西塞住我的嘴巴。
⑬“喂,把密码写到纸上。”
⑭迫于无奈,我只好在被绑的状态下艰难地写出了密码。蒙面男人粗暴地转着密码盘,我不忍直视,只好移开视线。
⑮ 。耀眼的金光顿时溢到外面﹣﹣保险柜的内壁是镀金的。像我这样兴趣独特的人,钱都花在了这种看不见的地方。
⑯男子眯起眼睛,像被金光迷住似的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随后,保险柜的门静静地关上了﹣﹣它的红外线机关是我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⑰“该死,里面什么都没有啊,给我打开。”
⑱柜子里面传来微弱的声音。可我被绑了起来,想开也没法开。继而,里面又传来挣扎的动静。太好了。保险柜里安了自动装置,只要他挣扎,就会报警。听到警报后,立刻就会有人赶来。
⑲如此一来,我就能得到一大笔抓犯人的奖金。以后保险柜里的镀金又可以加厚一些了。怎么样?实际利益也是很可观的,难道不是吗?
(选自《读者》2020年第6期)
(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叙事特点。
Ⅰ根据故事情节,补全思维导图。
① ② ③
Ⅱ星新一小说故事很短,情节空间却很大。该小说有些情节发生在眼前具体场景,有些却隐去时间或用想象来补充,这种写作手法称为 ,能使故事情节空间变大,且富于变化。
(2)赏析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我总是仔细打量它、端详它,只要发现一丝暗影就会用软布去擦拭﹣﹣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犹如触摸娇艳的花朵。
(3)结合全文,请为⑮段开头句选择一个更贴合选文的版本,并说明理由。
小贴士 ㅤㅤ阅读外国小说,我们常常会面临不同版本的译文选择,好的译文能更贴近原作,让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
A.伴随着《金与银》的音乐,保险柜的门徐徐打开,里面的灯也亮了起来。(王维幸译)
B.当门打开的时候,装在里面的自动音响装置就开始播送起优美动听的音乐来。并且,保险箱内部的照明灯也亮了起来。(李有宽译)
我选 , 。
(4)“保险柜的门静静地关上了。”豪华保险柜“关”住了谁?请联系全文,结合对主题的思考,谈谈你的看法。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
曹颖
2019年2月5日,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公映,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电影《流浪地球》累计上映90天,中国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下面是南方周末记者对刘慈欣的采访。
南方周末:《流浪地球》符合你对科幻电影的期待吗?
刘慈欣:它超出了我的期待,因为我知道中国影视界在拍摄这类大成本科幻片方面还是缺少经验的。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在我看来,我们要等五到十年才可能出现,但它现在就出现了,我还是很高兴的。当然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它在特效、故事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对于中国科幻影视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
刘慈欣:编剧和写小说的差别很大,特别是大成本科幻片,需要专业的编剧,并不是写小说的人都能胜任。影视改编的主要创作者不是原著作者,而是制片人、导演和编剧。不管你对作品被改编是什么态度,你是没有能力去干预影视化过程的。原著作者转让改编权以后,改编权就不属于你了,所以对改编的过程是无能为力的。
对我而言,我认为只要是好看的电影,只要有好看的故事,它是不是完全忠于我的原著并不重要,小说和电影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艺术,电影改编肯定要改,而且要改得相当大,像《流浪地球》改得就相当大、我完全能够理解。当然,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更适合影视表现,至于怎么改编,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前景乐观吗?
刘慈欣:我是很乐观的。科幻文学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我觉得科幻影视的前景很光明。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肯定会迎来一个科幻影视很繁荣的状况,甚至我还比较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是继美国之后又一个受到世界注意的科幻影视大国。
但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急功近利。一部好电影出来了,中国的科幻影视就迎来新时代了;一部电影失败了,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门又关上了?不是这么简单,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作品出现,然后才能出现经典作品。
南方周末:科幻文学在衰落,科幻影视的发展是否会受科幻文学状况的影响呢?
刘慈欣:科幻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全世界叙事文学都处于衰落的状况,科幻文学也不例外,至于文学和影视的关系,目前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部分剧本还是改编自科幻小说。我认为这个现象不会持续下去,因为科幻电影更适合用原创剧本。目前中国缺少科幻编剧,中国编剧队伍的数量很大,但其中科幻编剧数量很少,很快会有称职的、专业的科幻编剧大量出现,到那个时候,中国科幻影视依赖原创文学的局面就会改变。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乐观心态基于什么理由?
刘慈欣:最深的基础就是时代到这儿了,这个时代就会呼唤出好的影视作品,就是影视作品繁荣的时代。至于它怎么繁荣,经过什么样的过程,都不重要,中间还有很曲折、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在这个时代的推动下,中国科幻影视肯定会繁荣起来。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
刘慈欣:国家快速地发展,快速地现代化。在国家快速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周围的生活每天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环境之下,未来这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未来也会对人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样充满未来感的时代,就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节选自《南方周末》)
【访谈•问题】
(1)这一访谈,记者从① (热点)切入,围绕② (焦点)展开提问,最后根据刘慈欣的回答进行了追问:“③ ?”
【访谈•观点】
(2)访谈中,刘慈欣认为我国科幻影视前景很光明。通读全文,概括其原因。
【访谈•应对】
(3)回答记者提问也是一种应对。请参考小贴士中的应对原则,分析刘慈欣回答下面问题的巧妙之处。(运用两条原则分析即可)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
小贴士 应对原则 •谦逊有礼:谦虚谨慎,少赞誉自己,多夸赞他人 •得体有度:注意分寸,少伤害他人,多维护他人 •理解有容:理解他人立场,减少反感,增加包容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送给青蛙的大海
[日本]山下春雄
阿和有一条心爱的浴巾,这条浴巾突然不见了。今天,妈妈把浴巾洗了洗。刚刚晾好,一阵大风刮来,浴巾被刮上了天,飞了。糟糕的是,大风之后又下起了一场大暴雨。没法去找浴巾了,阿和伤心地哭了起来。
“浴巾没有了,午睡时盖什么呢?”
是啊,阿和中午睡觉时盖什么呢?
阿和降生到人间之后一直盖着这条浴巾,直到现在为止,有时她还咬着浴巾的一角进入梦乡哩。这条浴巾虽然有些磨破的地方,但它却是阿和心爱的蓝浴巾。
“蓝浴巾一定是飞到森林那边去了,等雨停了咱们一起去找找看。”妈妈说道。
阿和没有午睡,她的眼泪和雨水一起流了下来。
大雨终于停了。阿和和妈妈匆匆忙忙地向森林走去,寻找那条被大风刮走的蓝浴巾。
森林离阿和的家不太远。森林里的地面上有个被大雨冲成的“小水塘”,水中映出了蔚蓝的天空。树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闪闪发光。这些雨珠闪着亮光从树叶上滚落下来,掉在“小水塘”里。其实,这“小水塘”并不是真正的小水塘,而是被雨水浇湿的浴巾,是阿和要寻找的心爱的蓝浴巾。
“啊,我看见蓝浴巾了!”
阿和正要飞快地向蓝浴巾跑去,却猛地被妈妈拽住了胳膊。
“别出声!”妈妈说道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阵声音,非常动听,像歌声一样。
“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顺着这声音望去,只见蜂斗草的叶子上有两只小青蛙,它们正在兴致勃勃地俯视着这被雨水浇湿并积满水的蓝浴巾。
“这是什么呀?对,问问哥哥吧!”
青蛙弟弟转过身子叫来了青蛙哥哥。青蛙哥哥看着蓝浴巾,对青蛙弟弟说:“这是大海吧。爸爸说过,海是蓝色的,还很大!”
“这真的是大海吗?海面上是浮着船只的呀!”青蛙弟弟的话音刚落,一片树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像一只船似的浮在水面上。
“啊,是大海,这是我们的大海!”
两只青蛙一齐跳进了由蓝浴巾和雨水构成的大海,它们俩在海里又蹦又跳,又打又闹,还进行了蛙泳比赛。不仅如此,它们还找来一根小棍撑船玩呢。
玩了一阵,它们又把小棍做成钓鱼竿,在大海里钓起鱼来我想钓鱼,我想钓鱼,我想钓一条大鱼。
这鱼比船大,这鱼比海大。
呱﹣﹣呱﹣﹣呱两只小青蛙一边唱着一边挥舞着钓鱼竿。
“嘻嘻嘻!”阿和看见这番景象不禁笑了起来。
正在这时,一条头部成三角形的长蛇,吐着红红的长舌头,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大海靠近。
“危险,快跑!”阿和情不自禁地向小青蛙发出了信号伞。两只小青蛙迅速地从船上跳下来,潜入水底。长蛇从蓝浴巾旁边游了过去,消失在森林的。
“多危险哪,这下没事了!”阿和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
“阿和,怎么办?浴巾还拿回去吗?”妈妈瞧着阿和的脸问道。
“先不拿,这蓝浴巾借给它们吧,让它们玩到晚上。”说着,阿和便和妈妈悄悄地离开了森林。
晚饭后,阿和同妈妈又来到了森林里,这时的森林已是漆黑一片。
突然,一束光柱在阿和的眼前闪了一闪。
“哟,萤火虫!”妈妈叫了起来。
萤火虫轻捷地飞着,停在大海边上。萤火虫的光芒像灯塔里射出的光柱一样照着平静的海。两只小青蛙在没有亮光的地方甜甜地睡着了。他们好像在梦里说大海多美呀!”
是啊,大海太迷人了!
这时,阿和把嘴贴近妈妈的耳朵,说:“妈,浴巾就留在这儿吧,咱们该回去了。”
“好的,浴巾没有了,但阿和照样能睡觉。”妈妈对着阿和的耳朵轻轻地说道。
“放心吧,小青蛙,这大海送给你们了!”说着,阿和拉着妈妈的手大步地走出了森林。
森林里一片寂静,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永远照射着小青蛙们居住的蓝色的大海。
(选自《秋巫婆的树叶信》,野藤译)
【幻想之脉】
(1)这篇童话结构巧妙,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阅读全文,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幻想之眼】
(2)童话写道:“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你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请根据上下文推测,并简述理由。
【幻想之趣】
(3)童话中青蛙钓鱼时所唱的歌谣富有童趣,请作赏析。
【幻想之蕴】
(4)阿和找到了心爱的蓝浴巾,最终却选择了放弃。品味下面句子,结合童话内容,探究阿和这行为的意义。
森林里一片寂静,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永远照射着小青蛙们居住的蓝色的大海。
非文学作品阅读。
小舟接到校学生会通知,要求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介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情况。他收集了以下材料,但对材料分析没把握,请你参与,完成阅读研讨任务。
材料一:
新冠疫苗研发,一场全球烧钱竞赛
为了和新冠疫情抢时间,各国政府、药企正在投入巨资加快新冠疫苗上市的进程。现在全球的共识是,新冠疫苗必须要在12﹣18个月里完成研发,开发出的疫苗同时必须具备大规模生产部署能力,以便全球投放使用,这种速度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在人类历史上,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
目前新冠疫苗均处于临床一期试验。在中国,陈薇院士领衔的基于腺病毒载体的Ad5﹣nCoV目前进展全球最快,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随着疫苗研发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疫苗烧钱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华尔街见闻》2020年4月26日)
材料二:
全球COVID﹣19(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图(截至2020年4月18日)
全球COVID﹣19候选疫苗研发进程
材料三:
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新华社北京 5月26日电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这项临床试验由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教授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参与试验的108名成年志愿者被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陈薮指出,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最新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据悉,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
专家们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加快新冠疫苗攻关至关重要,不应将新冠疫苗研发视作一场竞赛。现在有很多关于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的争论,各方压力很大,但“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5月27日)
任务一: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这句话表明人类历史上研发疫苗成功并不容易,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2)“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说明我国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先期生产,投入市场给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使用。
(3)“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专家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现在争论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没有意义,要有耐心等待,以确保研制的新冠疫苗真正安全有效。
任务二:材料二图表反映了全球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请你概括两条主要信息。
任务三:小舟觉得,材料一的标题并不恰当,你认为呢?说出理由。
文学作品阅读。
为向建党百年献礼,校电视台摄制组拟把下面的小小说拍成微电影,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剃头匠
旧时,管理发的师傅叫剃头匠,赵巍的父亲就是。在赵巍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拖拉着一条腿,拿着推剪剃刀,弯腰佝背给客人理发剃须。
赵巍平时是不去父亲店里的,他怕父亲逼他学剃头。父亲不介意赵巍对自己职业的不敬,没事还拿赵巍开玩笑,说赵巍小时候抓周,“官印”和“元宝”都不拿,硬提着剪子不松手,还说赵巍的手指细长,拿剃刀稳当,天生就适合做个剃头匠。
赵巍有学要上,自然不会学做剃头匠,却在小学的时候,差点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打一架。这事也不能怪赵巍,是一名叫冷锋的同学主动挑起的。生在干部家庭的冷锋,在班里看不起赵巍,认为赵巍除了学习好,没什么可骄傲的,并学着赵巍父亲走路的样子,对同学们说,看看他父亲,就是个瘸子,整天拖拉个腿,给别人剃头滑稽极了。
这话传到赵巍的耳朵里,可把赵巍气坏了,当面找冷锋对质。
“冷锋,你说谁爸是瘸子?”
“是你啊!你爸拖拉个腿,不是瘸子,是什么?”
“我爸是战斗英雄,不许你这样侮辱我爸,”赵巍握紧了拳头,脸红红的,不知道嘴里怎么会冒出这样一句话。
“战斗英雄?赵巍,你骗谁啊!谁听说过战斗英雄没工作,专门给人剃头的吗?”冷锋哈哈大笑起来。
赵巍两眼喷火,像个斗架的公鸡,冲着冷锋大喊:“不许你侮辱我爸,我和你拼了。”一下子冲了上去。
围观的同学赶紧将两人分开,并有同学迅速告诉了李老师。
在李老师面前,赵巍羞愧得不敢抬头,李老师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赵巍的头,说:“孩子,记住。你爸爸是个英雄,虽然他身有残疾,却不要国家养活,也不求别人施舍,凭自己一双手,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啊!你回班可以说爸爸是个战斗英雄,老师会帮你的。”
在当天的课堂上,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赵巍的爸爸老师认识,他家所在的居委会王主任是老师的朋友,知道赵巍家的情况。王主任说赵巍爸爸是参加过老山前线战斗的,那条伤腿是战斗中负的伤,最后告诉同学们好好相处,要学会尊重长辈。赵巍在底下坐着,眼睛里泪花点点,他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从小患小儿麻痹落下的残疾,是老师帮他圆了谎。
赵巍到底没有接父亲的班,而是学了医。手里握的不是剃刀,而是手术刀。父亲在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的那天中午,特地办了一桌酒宴。记得父亲当时喝醉了,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我这一代要失传了。罪孽啊!
赵巍笑了,他赢了,谁说抓周拿了剪刀,就一定做剃头匠啊!
赵巍在医院工作兢兢业业,现在成了所在科室的主任,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让老父亲看到自己的成功,记得父亲临终前,流着泪和自己说:“孩子,你是对的。做医生比剃头匠体面多了,咱这手艺不中用了。现在大街上剃头的,大多不进理发店,改去什么美容院了。唉,爸爸是跟不上时代了!”头一歪,就走了。赵巍心里空落落的,鬼使神差留下了那一套剃具,没有让它们与父亲一起下葬。
新冠肺炎越闹越凶,开始有人死亡了。赵巍和同事们严阵以待,每天进入工作间,都全副武装。口罩、防护服、手套,一样不能少。
“今天又有两个死亡病例。”护士小丽说。
“通知家属了没有?”赵巍问。
“有一人是流浪汉,口齿不清,被巡警送来后确诊的,寻找不到家属。”小丽回答道。
赵巍愣了一下:“哦,那就直接通知殡仪馆吧。”
“不,等等。”赵巍像想起了什么。
“流浪汉也是人,没有家人,也要体体面面地走,那头发胡须也该理理了。“赵巍自言自语道。
“可谁愿给死人理发啊!再说,疫情如此严重,到哪找人呢!”小丽说。
“我来。“赵巍脱口而出。
他想起了父亲,那年街道失火,一家三口烧死了,没有理发店、美容院愿给死人修发洗容,因为给死人修容,以后谁还找你理发,不吉利啊!于是,街道主任没办法了,找到了闲居在家的父亲,老人家二话没说,带上工具就去了,临走一分钱没收,从此封了剃具。
“该给剃具解封了,让我也做一回剃头匠。”
赵巍在心里默念道。
(选自江山文学网 作者 泉坞山人 有删改)
任务一:摄制组想作前期宣传,请你根据小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这部电影写一个剧情介绍。(60字以内)
任务二:摄制组认为文中画线部分父亲言行的描写不够真实,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任务三:为帮助演员深入把握小说,请就文中“剃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任务四:摄制组对“谁是小说主人公”争论不休,对此话题你怎么看?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