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 ℃、20 ℃和30 ℃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强度 |
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
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可导致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静息时和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
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是
A.传出神经 | B.传入神经 | C.神经中枢 | D.感受器 |
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
A.肌肉 | B.传出神经末梢 | C.腺体 | D.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