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孔多塞(1743-1794)在《献给黑人兄弟的一封信》中说:“大自然给了你们与白人一样的智慧、理性和厚德。那些人到你们的岛屿上,靠你们的劳动和痛苦而发大财,却觉得自己有权利写一些诽谤性短文侮辱你们,还不允许人进行反驳。这种不公平,更促使我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为了人的自由而抱不平。”这段材料说明
| A.启蒙思想蕴含对殖民主义的反思 | B.法国的殖民扩张最为野蛮 |
| C.奴隶贸易受到广泛的批评和抨击 | D.黑人奴隶要求自由和平等 |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独裁与民主 |
|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
|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
下列各项,属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的是
| A.都是地区战场上取得的首次大捷 |
| B.都是盟军对德意法西斯的胜利 |
| C.都是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 |
| D.都是陆海空三军配合的立体战役 |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
|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
|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
|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
下图为发表在2004年3月5日的《讽刺与幽默》的一幅漫画《战车装配中》,它主要反映了日本
|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 B.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 |
| C.社会暴力激烈 |
| D.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
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 A.美国、英国、法国 | B.英国、法国、苏联 |
| C.美国、英国、苏联 | D.美国、法国、苏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