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
|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
|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
| 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
|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
下面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 B.西汉 | C.唐朝 | D.宋朝 |
唐朝中期,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
|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
《汉书》记载:“(战国时楚国将军庄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下列对这段史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西南夷”为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 |
| B.秦朝开辟“五尺道”加强与“西南夷”的联系 |
| C.秦在“西南夷”任命官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
| D.“五尺道”的开辟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
《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 A.三公九卿制 | B.皇帝制度 |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
|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
| C.二者均有弊无利 |
|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