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孙中山说:西方国家虽然富足,“但这些国家国内贫富间的悬殊仍极明显,所以革命的思潮常激动着这些国家的国民。如果不进行社会革命,则大多数人仍然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为防止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出现,孙中山后来提出的办法是
| A.反对帝国主义 |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 C.实行国共合作 | D.实行普遍公民权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消除了封建割据 B.引进西方设备和技术
c.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 D、对外侵略得到了大量资金
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英日同盟”的缔结 |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
| C.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 |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历史,最能说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质 |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
|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 | D.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
下图所涉及的国家在“一战”中加入同盟国作战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② |
1914年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
| A.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到重创 | B.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入进攻 |
| C.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