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某年度四个国家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据表完成下列各题。四国中,粮食生产潜力较大的两个国家是
A.甲、乙 | B.丙、丁 | C.乙、丁 | D.甲、丙 |
丙、丁两国的农业生产主要特点是
A.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 | B.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 |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 D.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 |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28—30题
时间 |
6月~9月 |
9月~次年6月 |
6月~9月 |
农作物种植 |
玉米 |
小麦 |
玉米 |
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 B.黄淮海平原 | C.鄱阳湖平原 |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 B.地形、水源 | C.旱涝、盐碱 | D.光照、风沙 |
有关该地区的降水说法正确的是
A.集中在5—7月,多为锋面雨 | B.集中在4—6月,多为对流雨 |
C.集中在9—11月,多为台风雨 | D.集中在7—8月,多为地形雨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26—27题。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人为因素 | D.距海远近 |
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 B.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
C.地形、海陆位置 |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
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23—25题。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甲>丁>丙>乙 | B.乙>丁>甲>丙 |
C.丁>乙>丙>甲 | D.丁>甲>丙>乙 |
丙山可能是
A.秦岭 | B.南岭 | C.太行山 | D.武夷山 |
乙山所在自然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 B.土壤 | C.地形 | D.水分 |
读右图“天山中段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剖面示意图”,判断21—22题:图中a、b、c、d四个地点七月均温在0℃以下的是
A.a | B.b和d |
C.c | D.a和b |
甲地与乙地直线距离约为
A.110千米 | B.270千米 | C.330千米 | D.440千米 |
读“京沪高速铁路”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17—20题:京沪高速铁路沿途经过的省(市、区)有
A.京、沪、津、豫、鲁、苏 |
B.京、沪、冀、鲁、苏、皖 |
C.京、沪、豫、鲁、苏、浙 |
D.京、沪、鄂、鲁、苏、皖 |
“以桥代路”是京沪高铁的一大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节省能源和减少投资成本 |
B.方便交叉线路的人、车通过 |
C.节省土地资源 |
D.减弱噪声和电磁干扰 |
甲地有我国最大的盐场,其晒盐的有利条件是
①海滩平坦②晴天多、光照强
③夏季多暴雨 ④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②④ |
乙地附近是舟山渔场,与其成为最我国最大渔场有关的是
①位于大陆架,水浅、阳光充足②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带来的大量营养盐类 ③受上升补偿流的影响④位于台湾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