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下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 (填序号);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2)操作A的现象是 ;
(3)他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 。
右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
点表示的乙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时,将
甲物质加入到
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
℃时,将等质量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
甲丙(填"<"、">"或"=");
(4)将
℃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填一种即可)。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可使用"84"消毒液(
溶液)的稀溶液进行消毒。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84"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成0.2%-0.5%的稀溶液。
(1)X的化学式为,
中氯元素化合价为。
(2)配制120kg质量分数为0.5%的"84"消毒液,需使用12%的"84"消毒液kg。
(3)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
①如果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变化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
,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
较合理的顺序为(填字母序号)。
A. | ③①②④ | B. | ④①③② |
C. | ④③②① | D. | ③①④② |
按要求填空
(1)根据下列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一种金属单质;②一种难溶性碱;③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2)写出下列符号或加点数字的含义:
①
;
② .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
)主要从蔬菜、水果中摄取。请计算:
(1)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2)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3%的维生素C溶液1000g,需要维生素C的质量为g,水的质量为g。
在实验复习课上,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溶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 |
分别用 三支试管取三种溶液各少量,然后再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
中 中 中无明显现象 |
中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溶液 中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中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
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
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①.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
(2) |
取少量滤液①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 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消失 |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①中含有(填写溶质的化学式) |
(3) |
取少量滤液②于试管中, | 根据实验现象,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 |
【实验结论】(4)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中共含有种溶质.
【实验反思】(5)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