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理论,帮助化学家合成开发出更多更复杂的有机物,生活中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醋酸(CH3COOH) | B.碳酸钠(Na2CO3) |
C.酒精(C2H5OH) | D.甲烷(CH4) |
为了除去物质内的杂质,需选用适当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选用试剂 |
A |
C(Fe) |
盐酸 |
B |
CaCl 2溶液(HCl) |
Ba(OH) 2溶液 |
C |
CO 2(CO) |
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
D |
NaOH溶液[Ca(OH) 2] |
K 2CO 3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类推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
B. |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
D. |
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7.4 |
4.2 |
5.0 |
3.8 |
反应后的质量(g) |
6.2 |
x |
8.2 |
3.8 |
A. |
物质a是生成物 |
B. |
x=2.2 |
C. |
d一定是催化剂 |
D. |
反应后原子数目减少了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 |
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
C. |
t 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D. |
t 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 |
硼氢化钠(NaBH 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
B. |
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
C. |
Na、B、H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4 |
D. |
含2个氢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