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是汽车废气和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经光化学反应而形成,在高温季节,它会悄悄地代替了PM2.5,坐上大气污染物的“头把交椅”。读图回答下题。一天中,臭氧浓度最高的时间是
A.清晨 | B.午后 | C.傍晚 | D.夜晚 |
下列月份中,长三角地区出现臭氧几率最高的是
A.1月份 | B.3月份 | C.7月份 | D.10月份 |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20~22题。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字形河谷 | B.洪积扇平原 |
C.三角洲平原 | D.洪积一冲积平原 |
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
D.线路②距![]() |
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
A.溯源侵蚀加强 | B.侧蚀作用减弱 |
C.堆积作用显著 | D.搬运能力增大 |
该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回答17~19题。
中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法国 |
世界平均 |
|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
2202 |
8952 |
18245 |
3356 |
8900 |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
5405 |
514 |
384 |
288 |
1344 |
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 |
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 D.水污染严重 |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 B.控制城市规模 |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D.优先发展工业 |
如图为中纬和高纬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甲处的地理纬度是
A.90°N | B.30°S | C.0° | D.90°S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副热带高压,丁是极地高压 |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
C.乙是西南风,丙是东北风 |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于2008年7月11日起程,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前往北冰洋海域进行为期75天的科学考察,于9月22日返回上海。据此回答13~14题当科考队乘“雪龙号”到达本次科考最北海域(85°25′N,147°W)进行考察时,“雪龙号”上五星红旗因盛行风的影响主要飘向为
A.东北 | B.东南 | C.西北 | D.西南 |
科考队考察期间
A.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
C.北极地区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 D.北极圈上的日落时间不断延后 |
读图,回答9~11题若图中是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温度:甲>乙>丙>丁 | B.气压:甲>乙>丁>丙 |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形的差异 | D.甲地多阴雨天气 |
若右图是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 a处为大型绿地,该处绿地对城市大气环境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 | B.净化、增湿 |
C.增温、增湿 | D.减温、减湿 |
若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度环流图,且甲、乙位于近
地面,则
A.甲处的气压比乙处低 | B.甲处的纬度比乙处低 |
C.甲处吹向乙处的是东北风 | D.丙处气流下沉是热力因素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