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灰尘、硖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组成的粒子使大气混浊,导致能见度恶化、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使大气能见度恶化、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現象。在粒子的尺度很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肉眼看不到),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广大公众所熟知的PM2.5(叫细颗粒物)。
材料二 2014年1月10日,绿色和平发布了全国74座城市2013年PM2.5年均浓度排名,下表为前10位城市分布表。下图为京津冀区域PM2.5来源解析。
|
城市 |
省份 |
PM2.5年均值 (微克/立方米) |
PM2.5最大日均值 (微克/立方米) |
1 |
邢台 |
河北 |
155.2 |
688 |
2 |
石家庄 |
河北 |
148.5 |
676 |
3 |
保定 |
河北 |
127.9 |
675 |
4 |
邯郸 |
河北 |
127.8 |
662 |
5 |
衡水 |
河北 |
120.6 |
712 |
6 |
唐山 |
河北 |
114.2 |
497 |
7 |
济南 |
山东 |
114.0 |
490 |
8 |
廊坊 |
河北 |
113.8 |
772 |
9 |
西安 |
西安 |
104.2 |
598 |
10 |
郑州 |
河南 |
102.4 |
422 |
(1)表中,2013年PM2.5年均浓度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 区(气候区),京津冀地区大气灰霾的来源特征为 。
(2)雾霾产生的自然条件有 。
(3)针对日益频繁的雾霾,降低大气PM2.5含量是关键,有关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主要发源地,冰层厚达20 000米;冰川侵蚀力与冰川的厚度、山地的坡度成正相关,与河谷的宽度成负相关。北欧森林广布,木材资源丰富。早期木材运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浮运。主要依靠河水浮运(浮运从春季开始直至夏末,借助河流进行漂浮木材);另一种是陆运,冬季用马拉木材在积雪上滑行。
(1)说出甲城市所在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原因。(6分)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试分析其原因。(4分)
(3)在未修公路、铁路前,M国高纬度森林的木材运往河口加工厂采用浮运,试从河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4)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4分)
图1和图2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2中饼状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城 市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A |
-3.5 |
-1.3 |
4.9 |
13.1 |
18.8 |
23.5 |
25.9 |
25.9 |
21.4 |
14.8 |
5.5 |
-1.0 |
B |
7.2 |
9.5 |
11.3 |
14.2 |
18.2 |
22.7 |
26.7 |
26.7 |
23.6 |
18.5 |
11.2 |
7.3 |
(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
(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
(3)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
(4)根据图2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
读下面两个国家轮廓图,在图上填国名和首都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国共同的资源是,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
(2)A国主要经济作物是、;B国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等。
(3)A国最大海港是,B国最大海港是。
(4)简述B国最大河流的水文特征。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岛屿名称是,所属气候类型是。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国家:
A;B;
(3)该岛的地势分布特点是,判断的理由是。
(4)A、B两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农业地域类型是,B国的最主要农产品是.
(5)该岛盛产的能源主要是,它主要出口到。
读下面“河流剖面与河口附近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A位于河流的游山区,切割作用显著,河谷呈“”字形。
(2)剖面C位于河流的游,河谷展宽,泥沙的沉积作用显著,两岸多形成平原。
(3)图B位于河流附近,往往形成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