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处理 |
培养温度 |
SOD活性[U/(g·min)] |
1 |
蒸馏水浇灌 |
25℃ |
7.3 |
2 |
① |
② |
9.4 |
3 |
0.5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10.3 |
4 |
1.0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11.6 |
5 |
1.5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13.6 |
6 |
2.0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8.5 |
7 |
2.5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7.9 |
8 |
3.0 nmol/L水杨酸浇灌 |
5℃ |
6.5 |
(1)表中①是 ,②是 。实验设计时每组取50株水稻幼苗,而不是1株,目的是 。
(2)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 。
(3)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 ,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在5℃的环境下,2.0 n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 (填“增强”或“减弱”)。
下图甲为某淡水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III、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l、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表示,m2表示。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F表示。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I、I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形式向前传导。
(2)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引起其中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3)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
某研究小组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其原理是: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叶柄韧皮组织细胞或切断韧皮输导组织,阻止叶片光合产物向外运输,同时不影响木质部中水和无机盐向叶片的输送。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1)MA表示6小时后:叶片初始质量-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
MB表示6小时后:()+()-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
(2)若M=MB-MA,则M表示。
(3)真正光合速率(单位:mg/dm2·h)的计算方法是。
(4)本方法也可用于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I.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苗期时就能识别出来。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表现为高产,分别比显性纯合品种和隐性品种的产量高12%、20%。某科研小组在培育杂交种时,将纯种宽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传粉的时机,结果导致玉米在自然状态下授粉(设同株异花授粉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几率相同)。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 种。收获的种子(胚)中杂合子占 ;若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次年种植,预计产量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 %。
(2)培育杂交种时,如果人工除去宽叶植株的雄花花序,收获 (宽叶、窄叶)植株上的种子即为杂交种。
(3)玉米花叶病是由花叶病毒引起的,苗期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已知抗花叶病(b)为隐性。现有纯种宽叶不抗病与纯种窄叶抗病两个玉米品种,用部分纯种杂交后得到F1,请利用F1设计一个杂交组合,以获得高产且抗花叶病的植株(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达)。
II.下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所作的一系列研究,请据图分析回答:(1)过程I将胚胎干细胞置于Y射线灭活的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饲养层上培养,能维持细胞 的状态,培养时加入抗生素的目的是 。
(2)过程II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早期胚胎的囊胚腔,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于研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的因素,这项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 的特点。
(3)过程Ⅲ中褐毛基因可能随机地插入到胚胎干细胞的DNA中,这些细胞有的能发育成转基因小鼠,有的却死亡。褐毛基因插入后导致有些胚胎干细胞死亡的最可能原因是 。
(4)过程Ⅳ得到的小鼠畸胎瘤中里面全是软骨、神经管和横纹肌等人类组织和器官。该过程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临床上 等问题。
下图所示是植物在红光照射下,Pf转变成Pfr,于是引起一系列的生化变化,激活了细胞质中的一种调节蛋白。活化的调节蛋白转移至细胞核中,并与rbcS和cab基因启动子区中的一种特殊的光调节因子相结合,调节基因表达合成RuBisCo全酶和类囊体膜上某种复合物LHCP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启动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若LHCP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一丝氨酸一谷氨酸一”,转运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cab基因中决定该氨基酸序列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2)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全酶,说明RuBisCo全酶的合成要受共同控制;从RuBisCo全酶的位置推断,RuBisCo全酶可能与光合作用的过程有关。
(3)据图分析,II的分布场所有,II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