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
地区 |
地名 |
士绅/专业人员 |
农民/商人 |
工人/技工 |
农村 地区 |
拉特兰 |
52 |
41 |
38 |
巴斯 |
55 |
37 |
25 |
|
工业区 |
利兹 |
44 |
27 |
19 |
曼彻斯特 |
38 |
20 |
17 |
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 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 B.上海地区 |
C.苏杭地区 | D.珠三角地区 |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 典制六材。”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官营手工技术水平高超 |
B.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 |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 |
D.官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此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本思想及重农抑商政策所致 |
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D.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观点 |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 |
矿冶业 |
机器业 |
纺织业 |
食品工业 |
其他工业 |
数量(家) |
72 |
3 |
? |
100 |
153 |
A.2 B.31 C.73 D.193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 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