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四章 半人半神和花花公子们的集会:1787年5月。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三章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引自[美国]戴维·O·斯图沃特《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
材料二 1890年至1939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法律及其主要内容
时间 |
法律名称 |
主要内容 |
1890年 |
《谢尔曼法》 |
推动了国家经济权力的集中,对自由竞争进一步限制 |
1894年 |
《威尔逊──葛曼法》 |
对进口商品实行低关税或免税 |
1906年 |
《食品卫生和药品法》 |
并成立了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
1914年 |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
有发布违禁命令的权力,对于违反命令的工商企业,可将案件提交法院审理 |
1933年 |
《紧急银行救济法》 |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的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
1933年 |
《农业调整法》 |
政府奖励、津贴的办法,提升农产品价格,恢复农民的购买力和战前的地位 |
1933年 |
《全国工业复兴法》 |
监督工商企业的公平竞争,以提高工业价格,刺激生产 |
1933年 |
《联邦证券法》 |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
1934年 |
《证券交易法》 |
|
1935年 |
《存款保险法》 |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
1935年 |
《社会保障法》 |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
1939年 |
《民用航空法》 |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
1939年 |
《社会保障法》 |
正式确立了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对儿童、妇女、病残者的救济福利制度 |
——根据钟流编译《美国经济概貌》(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制
材料三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
1978年 |
1985年 |
1988年 |
1991年 |
1993年 |
国家定价(﹪) |
94.4 |
37.0 |
24.0 |
22.2 |
10.3 |
国家指导价(﹪) |
0 |
23.0 |
19.0 |
20.0 |
7.0 |
市场调节价(﹪) |
5.6 |
40.0 |
57.0 |
57.8 |
82.7 |
—— 《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 —1993)》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中目录内容的核心含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1890年至1914年、1933年至1942年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特点的各自原因。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所体现的经济运行方式上的异同。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共12分)
![]() |
(1)漫画7中的人物和漫画8中的熊分别指代哪个国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分别给两幅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依据。
(3)漫画反映历史事件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漫画的史料价值有什么影响?
观察下列油画,回答问题。(共12分)
(1)按上述油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对其重新排序。
(2)图 3和图4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作为对其国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5和图6油画的创作者对其笔下的中心人物分别持何种态度?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共10分)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1)宋代以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
(2)从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哪些新特点?
(3)简要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8分)
![]() |
(1)分别写出图1和图2所示的文字名称。
(2)图1所示的文物有哪些史料价值?
(3)图1和图2文物中的文字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