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该材料出自
A.《社会契约论》 | B.《论法的精神》 | C.《哲学通信》 | D.《物种起源》 |
以下不同时期的革命形势示意图中,与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1944年日本天皇裕仁的弟弟三笠宫崇仁在其书中写道:“中国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现在的日本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还成什么事体!”“回顾以前高喊‘圣战’、‘正义’云云,叫喊的声音越高,事实越近于相反”。从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主要是()
A.日本反战力量强大 | B.中华民族意识增强 |
C.战争引发人性反思 | D.抗战提高中国威望 |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斯福认为()
A.中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
B.美国对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 |
C.俄国支持我国抗战非常重要 |
D.没有中国,战争就不会胜利 |
1938年,蒋介石发布《告全国军民书》:“我国抗战之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之交通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吾同胞须知此次兵力之转移……决不可误为战争之失利与退却。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上述言论的直接背景是()
A.平津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 B.上海失守,华东局势危急 |
C.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 | D.武汉失守,相持阶段来临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