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通过对所处情景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悲苦哀愁的境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处情景是哀愁情绪的物质载体 ②哀愁情绪是所处情景的真实再现
③哀愁情绪对所处情景具有决定作用 ④诗人的哀愁情绪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A.不承认文化的经济价值 |
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
C.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
D.强调了对文化继承的新要求 |
2015年暑期,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轰动国内外,成了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对于该片的成功,导演田晓鹏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正是凭借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运用最新的3D动面技术,才有了该片的火爆。该片的成功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②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④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之所以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A.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
B.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作用 |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面继承 |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表明
A.人们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B.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
2014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进行访问时表示,中印互为重要邻国,都是文明古国,应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睦邻友好、携手并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文化的个性表现为文化的共同性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014年9月19日,第十七届亚运会在韩国开幕。从大熊猫到万里长城,从钢琴家郎朗到火炬手李英爱身上的中国品牌服装,众多中国元素格外抢眼,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如果让你写一篇新闻报道,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概括是
A.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文化趋同 | B.文化传播、文化交融、文化平等 |
C.文化传播、文化借鉴、文化渗透 | D.文化繁荣、文化渗透、文化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