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宣判无罪的法庭上,浙江冤狱事件受害人张高平对法官说,“你们今天是法官和检察官,但你们的子孙不一定是,如果没有法律和制度保障的话,你们的子孙也可以被冤枉,也可能徘徊在死刑的边缘。”这段话告诫人们
①法律和制度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②有法律和制度才有真正的自由
③权力不能离开法律和制度的约束 ④法官和检察官应当依法行政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而不是他事物,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主要是指()
A.事物的外部特征 | B.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
C.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 | D.解决矛盾的不同方法 |
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
D.意识根源于人脑 |
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
C.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发展 |
D.按规律办事才能造福人类 |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 |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
D.静止是不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