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下列十种物质:
①H2;②铝;③CaO;④CO2;⑤H2SO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⑧氨水;⑨稀硝酸;⑩Al2(SO4)3
上述各物质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
分类标准 |
金属单质 |
氧化物 |
溶液 |
胶体 |
电解质 |
属于该类的物质 |
|
|
|
|
|
(2)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 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4)少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②与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 + 4HNO3 = Al(NO3)3 + NO↑ + 2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当有5.4g Al发生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室温下,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了蓝色沉淀。为了确定沉淀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试验和研究。
(一)【提出假说】
假设一: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沉淀;
假设二:两者反应只生成Cu(OH)2沉淀;假设三:;
(二)【理论探究】
查阅资料: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KSP〔CuCO3〕=1.4×10-10 KSP〔Cu(OH)2〕=5.6×10-20
若只由此数据结合适当计算来判断,假设是正确的。
(三)【实验探究】
步骤一:将CuSO4溶液倒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2CO3溶液中并搅拌,有蓝色沉淀生成。
步骤二: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其操作方法为:①过滤 ,②,③干燥。
步骤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分析:
① A装置中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② 仪器组装好后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③ 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的作用是 。
④ 数据记录:
B装置的质量(g) |
C装置的质量(g) |
D装置的质量(g) |
|
实验前 |
15.4 |
262.1 |
223.8 |
试验后 |
6.1 |
264.8 |
230.4 |
(四)【实验结论】
利用上述数据初步判断该沉淀的成分是CuCO3和Cu(OH)2,在沉淀中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若所得沉淀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请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A、B、C、D、E、F六种物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给出):
(1)若①、②、③均为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且A、D、E是常见的卤素单质,B、C、F为化合物。则A、D、E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用字母表示),其中A的化学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2)若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可实现自然界中D和E的循环,则F的化学式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B是水,C是一种有磁性的化合物,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③是某些氮肥厂获得合成氨原料D的一个重要反应,假设反应后的气体中只有F和D,从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简述如何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D。。
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
(1)当x-y=10时,该粒子为(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写出y =3与y =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当y=8时,粒子可能为。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请推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R离子的电子式,
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其电子式为。
(3)Z在Y单质中燃烧的产物电子式为,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4)Y、Z、W、R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
(5)W单质与Z的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下图是中学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标出A~Q14种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