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中,波源S从平衡位置y=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0.01 s,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80 m/s. 经过一段时间后,P、Q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 m、SQ=2.6 m。若以Q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图2的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P、Q两点振动情况的是
图1
图2
A.甲为Q点的振动图象 | B.乙为Q点的振动图象 |
C.丙为P点的振动图象 | D.丁为P点的振动图象 |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在三个质量均为M、倾角均为α的固定锲块上下滑它们与锲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各不相同,致使第一小木块加速下滑,第二小木块匀速下滑,第三小木块以初速υ0减速下滑.则在下滑过程中,锲块对地面的压力N1、N2、N3之间的关系为
A.N1=N2=N3 |
B.N1>N2>N3 |
C.N2>N1>N3 |
D.N3>N2>N1 |
在解一道文字计算题中(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位移结果的表达式为:s=F(t1+t2)/2m,其中F表示力,t表示时间,m表示质量,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A.可能是正确的 |
B.一定是错误的 |
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
D.用国际单位,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
B.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
C.楞次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
D.奥斯特总结出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边界为平行四边形ABCD,其中AC边与对角线BC垂直,一束电子以大小不同的速度沿BC从B点射入磁场,不计电子的重力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于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射速度越大的粒子,其运动时间越长 |
B.入射速度越大的粒子,其运动轨迹越长 |
C.从AB边出射的粒子的运动时间都相等 |
D.从AC边出射的粒子的运动时间都相等 |
如图所示,三角形线圈abc与长直导线彼此绝缘并靠近,线圈面积被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导线MN接通电流的瞬间, ( )
A.在abc中无感应电流 |
B.有感应电流,方向a—b—c |
C.有感应电流,方向 c—b—a |
D.不知MN中电流的方向,不能判断abc中电流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