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绝对的芙德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在某些作品中,柏拉图称这些现实之外的纯粹的美德为“理念”,……理念可以通过人类的灵魂去了解,因为灵魂是不朽的,他蛰居于必朽的躯壳中。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问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六种政体,他主张法治,并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
——朱亚娥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和政治主张方面的不同。
(2)结合材料分析,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和老师主张不同体现了怎样的治学态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日记是私人记载的一种,历来被认为具有直接史料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二:来自国外的消息本来能使苏联劳动者对他们国境之外的世界上的事态具有正确的概念,但这种消息却遭到系统的隐瞒和歪曲。我确信,他们倾向于低估,并且有时甚至过分低估其他民族的生命力。即使资本主义的政府和制度是他们的敌人,也不能低估它们的生存力。
——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1935年)
材料三: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表4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贺星允老人国庆节饮食开销变化(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l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材料四: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矣。
——陈寅恪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记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罗曼·罗兰的日记表明了苏联建设中的什么问题?概述该问题导致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日记”史料价值的认识。

中国与世界,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献礼朝贡是中国朝廷的一项礼节,它象征着接纳夷狄来沐受中华文化。这是赐予的一种恩典和特权,并非耻辱。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1942年5月,中国拟定了《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办法》,认为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目的是使各国自由贸易,加强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积极参加了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构建工作。在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中国力争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中国的配额由4.5亿美元增加至5.5亿美元,投票权占5.8%,居美英之后,列第三。
——据张士伟《中国与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创建》整理
材料三:1950年,周恩来致电IMF,要求恢复中国在IMF的合法席位。然而,中国在IMF的代表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1980年3月,IMF派团来华谈判;4月17日,IMF正式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的代表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怎样的外交观念?概括指出这一观念在明清后期造成何种消极后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背景。简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世界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中国在IMF的代表权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IMF的代表权得以恢复的因素有哪些?
(4)你认为当今中国应如何与世界发展关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
——(法)米尼克•拉皮埃尔、(美)拉里•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
材料三(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结合材料一、二对其作简要评价。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