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的相关数据比较。
比较项目 时间 |
0-14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大学生人数(每10万人) |
城镇人口比例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22.89% |
66.78% |
10.33% |
3611 |
36.22%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16.60% |
70.14% |
13.26% |
8930 |
49.68% |
(1)根据材料判断,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不同年龄人口增长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及原因。
简述三峡库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读“长江三峡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三峡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长江三峡水电站所在的峡谷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2)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在此修建水电站的原因____________。
(3)水电站建成后,对长江上游地区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
(4)三峡电站建成后,其电能可输往___________工业基地和____________省。
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_______向_________流。
(2)为什么该地区的河流多是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3)在西汉时期,该地区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的原因是什么?
(4)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废弃?
根据有关知识,填写下列图表。
(1)读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图,将各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格内。
①平整土地②修基本农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
(2)根据下表右栏的治理目的,写出左栏对应治理措施的代号。
①控制工业及生活废物排放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修河筑堤,疏浚河道 ④建设分洪、蓄洪区⑤建设水利枢纽工程 ⑥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治理措施 |
治理目的 |
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水量 |
|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
|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
|
便于航运和防洪 |
|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
|
减轻河水污染 |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表土的主要特点是,呈灰黄色或棕色,质地均一细腻,粉沙约占50%;结构疏松,多孔隙,有的大孔隙肉眼可见;无沉积层理,有垂直节理裂隙;富含碳酸钙(10%左右),遇水浸泡易产生湿陷,抗水冲、抗侵蚀性能弱。黄土高原的汛期暴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力。黄土高原的暴雨80%以上发生于汛期7、8月份。在丘陵沟壑地形,夏季暴雨会迅速汇集成猛烈的洪峰,冲走大量疏松的黄土,使沟谷明显地被洪水侵蚀下切和展宽。全年从黄土高原冲入黄河的泥沙,90%以上都来自汛期的几场暴雨。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