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甲、乙两幅区域图,回答下列小题。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乳畜业 D.乳畜业、季风水田农业

1949年洞庭湖面积有4350平方千米,由于泥沙淤积和大量围垦,到1997年其面积只有2691平方千米,缩小了近40%。下列为了减缓洞庭湖面积的减小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是

A.加强挖沙、清淤工作 B.减少湖泊上游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
C.减少富含氮、磷污水的排放 D.保护湖泊上游地区的植被,并且退耕还湖

关于甲、乙两地所示区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B.甲地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和干旱
C.乙地湖泊主要由冰川作用形成 D.乙地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寒潮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其划分主要依据是()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B.各层岩浆比例的不同
C.各层质量的不同 D.各层厚度的不同

根据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下表为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小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甲、乙、丙三地所处纬度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12月22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90° B.66.5°
C.47° D.23.5°

右图中太阳光从右侧照射过来,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晨昏线将地球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B.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是0°
C.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
D.晨昏线始终与极圈相切

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处于冬季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当晨昏线从CD移向EF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极昼范围增大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D.重庆由冬季进入夏季

四季的产生是因为()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
C.昼夜交替 D.地球的公转和近远日点速度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