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2010年与1949年相比该城市地域形态明显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政策 | B.河流 | C.工业 | D.交通 |
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A.①地印染厂 | B.地化工厂 | C.地服装厂 | D.④地钢铁厂 |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 | 地形平坦 | B. | 水源充足 |
C. | 陆路交通方便 | D. | 水陆交通枢纽 |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问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 | 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 B. | 地中海沿岸 |
C. | 北冰洋沿岸 | D. | 澳大利亚 |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 | 正东 ,正西 | B. | 东南,西南 |
C. | 东北 ,西北 | D. | 东南,西北 |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 | 1970~1976年 | B. | 1977~1984年 |
C. | 1980~1989年 | D. | 1989~2000年 |
2.该支流流入()
A. | 黄河 | B. | 长江 | C. | 辽河 | D. | 黑龙江 |
3.1983年以来 ,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 | 建设用沙量增加 | B. | 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
C. | 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 D. | 连续干旱 |
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 | 中国 | B. | 美国 | C. | 印度 | D. | 日本 |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 | 单位GDP能耗 | B. | 碳排放量 |
C. | 能源进出口量 | D. | 煤炭自给率 |
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A. | 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 B. | 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
C. | 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 D. | 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
2.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合理方案是()
A. | ①③②④ | B. | ②③①④ | C. | ③②④① | D. | ④①③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