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于“才艺”的主题阅读(12)
【材料一】出国前与作了学龄儿童父母的朋友们聊天,每每感叹孩子们沉重的教育负担,不但有厚厚的课本和冗长的作业,一到周末,各种才艺“兴趣”班更是夺去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大多数周末。
到美国后,我发现周围的很多人,也要忙于把孩子送往各种兴趣班,钢琴、绘画、汉语、以及各种体育训练。大概除了奥数在美国不普及外,其他方面与国内给孩子们和家长造成了沉重负担的各种课外学习并无不同。实际上,美国父母的负担可能会更重些,因为孩子放学的时间更早,而且法律不允许12岁以下的孩子单独在家,加上祖父母没有帮忙看孩子的传统,所以父母一方如果不辞职在家,要照顾孩子的各种兴趣学习真是非常困难。
那么,同是父母成为“孩奴”,同是孩子满满的日程,美国与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到底有没有差别呢?美国教育到底在哪种意义上还可以称之为“自由和独立”呢?
细细观察与思索,差别还是有的。首先是美国的各种兴趣学习基本上不会与升学加分连在一起。美国的中小学是学区制度,“拼”的是父母是否能付得起高一点的房价和物业税住在好区,大学入学,特别是名校入学,虽然重视孩子的才艺,但那是靠你的申请书描述,更多的情况下是与孩子们非常综合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完全谈不上用才艺成绩来加分。而国内为了满足标准化的需求,从奥数到钢琴,甚至是古琴,全部建立起来各种等级制度,为了考一个钢琴高等级,很多孩子整日练习几首考试曲目,考了一个高等级却不会实际演奏。
与此联系在一起的,则是孩子们在选择多元化上的区别。我相信不论中外,大多数父母让孩子们学习各种才艺,目的不是让孩子们走上职业艺术家这条独木桥。但在国内,很多情况下父母和孩子们为了考级别无选择,只好一条道走到“黑”,而在美国,因为学习更多是为了兴趣和培养孩子们的修养,所以孩子们在学习内容上可选择的余地大得多,中途“改行”屡见不鲜,而孩子们如果将才艺当成专业,也有很多灵活操作的空间。
而另一个区别,似乎在于心态。国内的每一位朋友似乎在抱怨“万恶的教育制度”的同时,都在继续不知疲倦地把孩子们送进各种才艺培训班中,而每每聊天,都忧心忡忡地数说着各种才艺学习,如何在孩子的小升初或升高中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相反,很多美国家长,虽然为了孩子的付出可能一点也不少,但却有足够的自由选择,其心态也要从容许多。
看来,中美在这方面区别的不是让不让孩子们学习才艺,也不是“孩奴”们付出的多少,而主要在于才艺学习是否被量化成了孩子们进阶的工具。
——选自财富中文网《才艺:变形的中国教育》有删改                                                   
【材料二】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直刺痛着我的心房。美国12名获得“总统奖”的高中生与中国12名被顶尖大学“预录取”的高中生“对话”,他们同时被摆在这样一个问题面前——制定一项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中国学生一亮相就开始大展才艺——演讲、弹古筝、弹钢琴、吹箫、小合唱、背诵、大合唱,整个过程,学生们十分倾情,甚至眼含泪花,到最后,他们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到非洲去旅游募捐;美国学生则从分析非洲教育、食物、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入手,详细阐明自己可做什么、怎么做,每一项预算都精确到美分,并且,大家既有严细分工,又有整体合作,整个计划拿来即可进入实施阶段……
你看,我们的学生个个都像是“优人”,擅长在问题的外围轻歌曼舞;美国的学生个个都像是“剑客”,擅长直击问题的内核。
奥巴马在2010年美国学生开学典礼上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知道有些时候,电视上播放的节目会让你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觉,似乎你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腰缠万贯、功成名就——你会认为只要会唱rap、会打篮球或参加个什么真人秀节目就能坐享其成,但现实是,你几乎没有可能走上其中任何一条道路。”我们的学生可不信这个邪!仅北影一所学院2013年的报考人数即超过了万人!连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都选择到艺坛站脚,你说“才艺”这碗饭该有多香!
在当今中国,有才艺就意味着有人气,有人气就意味着有名利。人人都迷恋捷径,人人都抢着做“抓眼球”的事,人人都梦想把才艺当饭吃……这是多么堪忧的现实!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记这样的耻与痛——在费城博览会上,人家送去的是蒸汽机,我们送去的是挖耳勺。                            ——选自张丽钧《才艺崇拜》有删改
【材料三】来自网络的声音
无是无:当各种兴趣学习都关系升学加分,无路可走的普通家长们把孩子和自己逼上梁山一条道。中国教育和现实经济一样,追求华而不实。大家都愿意坐着不干活就拿钱,还要得瑟给别人看,显呗!
佛山成大侠:孔子曰:因材施教 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但是,在这个全民折腾的年代,没有多少家长有这样的见识和勇气
金墨958:才艺教育永远都不多余,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但要重视培养与呵护兴趣。没有兴趣,则不快乐、也走不远,不学也罢!还有,不能把功利看得太重,顺其自然,则不焦躁,怡然有得。
期待:才艺课应该是为孩子开一扇门,让他们自己在其中尝试、摸索,发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借着各种学习活动,增加他们生活的多样性。
阅读材料一,思考:同是父母成为“孩奴”,同是孩子满满的日程,美国与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差别在哪里呢?请分点回答。
结合材料二中的故事内容,分析划线句“优人”“剑客”分别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中引用奥巴马在美国学生开学典礼上的话有什么作用?
关于中国式的“才艺教育”“才艺崇拜”,网友们引起了很大反响,纷纷在网络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请结合生活实际,也用跟帖的方式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家之最
孙道荣
儿子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挑战吉尼斯世界记录。那天,和儿子一起看完一档挑战节目后,我对儿子说,不如我们也来挑战一下,找找我们家的“之最”,看谁列举的最多。
儿子摇头晃脑,这还不简单?张口就来:我们家长的最快的人,是我。你和老妈,早就停止生长了,而奶奶的个子,反而越长越矮了;我们家最帅的人,是我。你看我的头发,多有型,我的衣服,可都是名牌;我们家最可爱的人,是我。从小到大,大人都夸我可爱;我们家最……
我微笑地看着儿子。儿子,你说的一点没错,你是我们家长的最快的人,你是我们家最帅的人,你是我们家最可爱的人……可是,怎么觉着哪里有点不对劲呢?儿子说的,都是他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找了几个话题,引导儿子。
我们家每天起得最早的人是谁?
儿子想了想,我每天起床的时候,你和妈妈、奶奶都已经起来了,我不知道你们谁起得最早。
我告诉儿子,是妈妈。每天,天还没亮,妈妈就第一个起床了,我们早上吃的豆浆、煎鸡蛋、煮稀饭,都是妈妈一大早起来准备的。
我们家每天睡得最晚的人是谁?
儿子摇摇头,我只知道,每天晚上,我是睡得最早的人。
对,你是睡得最早的人,这也是我们家之最。我们家睡得最晚的人,一般情况下,是我。晚上,看看书,写写文章,时间就到半夜了,我会检查一下门窗是否关牢,厨房里的煤气灶有没有关好,阳台上的衣服是不是都收进来了,天冷的话,我还会到你的房间,看看你的被子有没有盖好……忙完了这一切,我才能放心地睡觉。不过,也有很多时候,是你妈妈最后一个睡觉。比如你每次开学前,考试前,妈妈总是兴奋得睡不着;还有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妈妈常常整夜不合眼,坐在你的床头,似乎这样就能减轻你的病痛似的。
儿子的神情变凝重了,以前,他对这一切,几乎一无所知。我摸摸儿子的头,我们再一起找一找,我们家还有哪些之最?很快,儿子又找到了很多之最——
我们家吃饭最慢的人是奶奶,她总是最后一个吃完,而且,她特别喜欢把碟子里的一点盛菜,全部拔拉到自己的碗里;
摆在我面前的菜,永远是我们家那顿饭中,最有营养、味道最好的菜;
妈妈是我们家洗碗最多的人,她一天至少要洗40多只碗碟,她每年洗的碗碟可以供4000人同时就餐;
我们家最有力气的人是爸爸,他可以将我和妈妈同时背起来,手里还拎着我们刚从超市买回来的物品;不过,我们家最有力量的人却是妈妈,她只要用手轻轻一指,爸爸就乖乖地过来了;但是,我们家最有潜力的人却是我,爸爸常常开玩笑说,他老了,就要我背他了。我一定会背他的,这可不是玩笑;
我们家吃药最多的人是奶奶。她有高血压,眼睛也不好,还常常失眠、感冒,每天都要吃下好多种药片。如果有一种神奇的药片,能治疗奶奶所有的病,就好了;
我们家最怕热的人是我,夏天,我天天晚上要开空调才能睡着;我们家最不怕热的人,是奶奶,她从来不肯开空调,哪怕再热,她也是摇着蒲扇睡觉。爸爸说,奶奶是因为舍不得电费。所以,奶奶又是我们家最节约的人……
在我的启发下,儿子找出了很多之最。
这只是我们玩的一个趣味游戏,但你会惊奇地发现,在每一个“最”的后面,都站着我们的一个亲人,自始至终,无怨无悔地照顾我们,呵护我们,关爱我们。每一个“最”的里面,都饱含着无尽的亲情和爱。而这,正是我想告诉儿子的。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他是我们家的最大希望,我希望他健康成长。
选文记叙了“我”和儿子寻找“一家之最”的游戏过程,从中作者得出了什么感悟?(2分)
在“游戏”过程中,作者先后写了儿子神情动作的变化,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4分)
阅读下面语句,分析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用关键词加以归纳)(2分)
(1)她特别喜欢把碟子里的一点盛菜,全部拨到自己的碗里。
(2)如果有一种神奇的药片,能治疗奶奶所有的病,就好了。
亲情是永恒的情感话题,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纯真、最诚挚的情感之一。读了选文,相信你也被这浓浓的亲情打动了。请写一段优美的文字,把你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100字以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选出小弗郎士觉得老师今天讲的“挺容易,挺容易”的原因。

A.韩麦尔先生讲的内容十分简单。
B.小弗郎士今天注意听讲。
C.韩麦尔今天讲的特别明白。
D.小弗郎士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全神贯注地听讲的。

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描写?
选出钟声和号声对小弗郎士意味着什么?

A.祈祷活动开始。
B.普鲁士兵已经收操。
C.从此再也见不到老师和同学们。
D.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

怎样理解“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高大”的意思?
从选文中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并分析作用。
划线句 中“监狱大门” “钥匙”分别指什么?分析全句的含义。
从选文中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并分析作用。
韩麦尔先生只写了“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却“使出全身的力量”,你是怎样理解的?

给孩子的备忘录
梁继璋
我儿:
①写这个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②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点说好。
③二、我是你的父亲,有些事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④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你的成长省不少的冤枉路。
⑤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⑥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的一生中,没有谁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要多防备一点。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作真朋友。
⑦二、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的。看透了这一点,将来你身边的人不再要你,或者当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你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⑧三、生命是短暂的。也许你今日还在浪费生命,明日却发觉生命将远离你了。因此,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⑨四、世界上并没有“最爱”这回事,爱情只是一种霎时的感觉,而这感觉绝对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了你,请耐心地等候,让时光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痛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⑩五、虽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是说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谨记!
⑾六、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的下半辈子,同样,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就已经完结。以后,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粉丝还是鱼翅,都要自己负责。
⑿七、对人要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⒀八、我买了十几二十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过。这说明人要发达,还是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⒁九、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相处多久,都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你的爸爸:梁继璋
(选自《读者》)
梁继璋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因为他知道人生常常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他希望
结合前后句,给第⑩段中“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句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成语
如何理解文章划线句“愈早懂得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与其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生命”?


父亲给儿子说了九点人生体悟,其中你最赞同或有疑问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请用你的人生经验或名句俗语加以论述,要求表达理性、中肯。

给春天让条道
陈绍龙
①风大,却是吹面不寒,抬眼,有几只芽茎也似的风筝探向空中,顿觉,春已至。
虽说心悦,却不免埋怨起来:这里是你们放风筝的地方么?
③这是郊外的一片山坡地,开阔,路宽,行人少,因其地处偏僻,市里在路边树了一块 “驾驶基地”的牌子,有几家驾校的学员在这里试驾,学车。车大多很慢,但有的“霸道”得很,也有的作蛇游状,好在路上极少有人,并无大碍。就是有行人了或是有其他的车了,也大多会让着我们的,人们知道我们都是初学者。车一律是黄牌照,教练车,内行人一看,知道是在警示你:离我远点。
④这样的时刻有两个孩子在路上放风筝是很危险的事情。
⑤加档,减档,踩离合,教练训斥声仍在耳边,一时让我们放松地停下来当然乐意得很。循着教练的目光,摇下车窗,看到天上有一只风筝!一时很静,细听,风筝还发出了“呜呜”的响声。这是一只装了竹哨的风筝。
⑥跟在后面的车都停了下来,静静地,举目向上,是风筝给枯燥的学驾生活带来了新奇,抑或是春天的突然造访让人们有了好心情?
⑦两个孩子原本是在路边的坡地上放风筝的,风大,孩子拉它不住,依着风,走着走着便走到路上来了。孩子显然在努力着,可风好像有意跟孩子作对,顺着路的方向跑。孩子左手相牵,其中的一个孩子牵着风筝的线,脸却并不朝天空看,不时地侧耳,是在听。听什么呢?另一个孩子则向他说着什么,一边用手向我们比划,笑。
⑧两个孩子仍旧努力地在牵那只不听话的风筝,路上停下的车显然对孩子们造成了心理压力。
⑨孩子已近,细看,我大惊,牵风筝的孩子是个盲童。哦,他侧耳是试图在听风筝上的哨声。
⑩看到两个孩子“上路”了,且一时没有拽过来那只不听话的风筝,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个大人,大人身后又跟着几个孩子。原来,他们这一群人都在山上的坡地处放风筝。再远看,天空有好几只这样的风筝,发出“呜呜”的哨声。
⑾这是市里聋哑学校的孩子,老师领着他们来放风筝春游来了。放风筝的盲童和哑童是搭开来的,他们两人一组。不想,他们选择的这块能“放纵”自己的地方却是“侵占了我们的领地”。领头的教师满脸含笑,点头,用双手向我们比划,做着跟那个放风筝孩子一样的动作,接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起向我们比划。老师和孩子们在“说”:谢谢你们!这是手语。
⑿教练点头致意,出人意料的是教练将手放在胸前,点头,比画:我爱你们。
⒀教练也会手语?
⒁老师鼓掌。孩子们鼓掌。
⒂“我爱你们”,这是我学会的唯一一句手语。教练告诉我们,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放风筝,有好些年了。驾校的教练都会教学员们这句手语,春天的时候,要想着告诉学员,给上了路的孩子让条道,给春天,让条道。
(选自《读者》)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霸道:放纵:
文中第⑨段才点明放风筝的孩子是残疾儿童,但在上文中已有多处暗示,请找出两处。
(1)
(2)
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作者用“给春天让个道”作为题目有何深意?

天使的礼物
刘继荣
(1)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2)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尚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3)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4)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
(5)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6)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名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还远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7)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8)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9)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10)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迭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11)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12)傍晚,儿子又推我去广场散步。
(13)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14)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
(15)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16)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17)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选自《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动)
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有什么含义。

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

“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儿子”说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