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
|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
|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
|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
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确立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
| A. |
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
| B. |
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
| C. |
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
| D.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
下表可见

| A. |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 B. |
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 |
| C. |
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 |
| D. |
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 |
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 A. |
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
| B. |
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
| C. |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 D. |
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A. |
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
| B. |
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
| C. |
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
| D. |
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
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 A. |
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
| B. |
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
| C. |
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
| D. |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