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当老岩层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的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题。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 B.⑤⑥③⑦ | C.⑥②⑦① | D.⑦⑥③① |
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
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
D.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对东部季风区的划分。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与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大兴安岭—大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 B.天山—阴山一线 |
C.南岭山脉一线 | D.秦岭—淮河一线 |
关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平原面积广阔;北方地区山地丘陵地形为主 |
B.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 |
C.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热带雨林为主 |
D.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的自然土壤更加肥沃 |
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 |
B.生物资源单一,复种指数低 |
C.洪涝灾害频繁,山地丘陵区地形较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
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 M城市代表上海
② 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 N城市代表武汉
④ 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①④ |
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① b经济带的发展只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 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
③ 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 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
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
三个地带比较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
下图分别为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
C.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造成农作物的生长期长 |
以下错误表达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比较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 |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或三熟,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于松嫩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 |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 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 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 距海远近的差异④ 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 ④ | B.③ ④ | C.① ③ | D.② 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