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区域均位于中国,甲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乙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某年部分统计数据。回答下题。
|
甲 |
乙 |
人口(万人) |
2239 |
3508 |
耕地面积(千公顷) |
989 |
2760 |
GDP(亿元) |
16013 |
5276 |
城市化水平(%) |
67.5 |
35.5 |
三次产业结构 |
2:47:51 |
26:44:30 |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
343 |
91 |
关于两区域发展经济相对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农业发展落后 | B.乙区域产业结构成熟 |
C.甲区域劳动力素质高 | D.乙区域人均GDP高 |
甲、乙两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了要素的流动。属于从乙区域流向甲区域的主要是
A.资金、人口 | B.原料、燃料 | C.技术、管理 | D.劳动密集型产业 |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主要分布在( )
A.b | B.d |
C.C | D.a |
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有( )
A.a、b | B.a、C |
C.a、e | D.b、e |
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这是因为( )
A.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减少 |
B.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
C.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
D.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
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城市分别是( )
A.兰州、上海 | B.靖边、广州 |
C.鄯善、南宁 | D.中卫、南宁 |
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A.中亚 | B.俄罗斯 |
C.西亚 | D.乌克兰 |
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缓解能源紧缺 | B.改善水体质量 |
C.促进减排除污 | D.保证能源安全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 | B.光照、水 |
C.地形、土壤 | D.水、地形 |
对本区农业资源的利用,下列方式合理的是( )
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水稻与园艺业为主 |
B.通过改造地形,将本区的小麦种植向高海拔地区发展 |
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
D.大范围实现林业专业化生产 |
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工业、农业、服务业 | B.服务业、工业、农业 |
C.农业、服务业、工业 | D.工业、服务业、农业 |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下图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可能原因是( )
①工业基砌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 )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
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
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
D.工业稳步增长 |
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发展
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