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区域均位于中国,甲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乙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某年部分统计数据。回答下题。
|
甲 |
乙 |
人口(万人) |
2239 |
3508 |
耕地面积(千公顷) |
989 |
2760 |
GDP(亿元) |
16013 |
5276 |
城市化水平(%) |
67.5 |
35.5 |
三次产业结构 |
2:47:51 |
26:44:30 |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
343 |
91 |
关于两区域发展经济相对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农业发展落后 | B.乙区域产业结构成熟 |
C.甲区域劳动力素质高 | D.乙区域人均GDP高 |
甲、乙两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了要素的流动。属于从乙区域流向甲区域的主要是
A.资金、人口 | B.原料、燃料 | C.技术、管理 | D.劳动密集型产业 |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回答下列问题。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沙尘暴日数多②年降水量多③年降雪日数少④年大风日数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改变植被类型②改变气候类型③削弱风力④截留水分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有大面积肥沃的黑土地,是原苏联的“面包篮子”,素有“谷仓”之称,乌克兰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
B.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
C.地形平坦开阔,侵蚀作用弱 |
D.农业开发过程中,大量增施有机肥、化肥 |
下列有关第聂伯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聂伯河春季径流量大,主要来自积雪融水补给 |
B.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径流量大 |
C.地势起伏大,水流急,航运价值小 |
D.图中自然带的更替方向是东北-西南方向 |
下表是我国某地区部分社会经济指标,表中信息反映出该地()
年份 |
人口数量(万人) |
农作物 |
|||
常住 人口 |
其中:城镇人口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
总产量(万吨) |
播种面积(万公顷) |
播种面积(万公顷) |
|||
2000 |
1013 |
346 |
364 |
62 |
10 |
2010 |
1149 |
651 |
275 |
45 |
15 |
A.城市化还处于初级阶段B.农作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
C.人均粮食产量增加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快速提高
雾霾现象已经被人们普遍重现,利用有关这种自然现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有利雾霾天气形成的是()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下列有关雾霾天气控制下的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的昼夜温差变大 | B.清晨郊区的能见度比市中心更高 |
C.城市的热力环流减弱 | D.清晨市中心的能见度比郊区更低 |
下图某大陆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据此回答问题。图中等温线总体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海陆分布 | D.植被差异 |
图示月份,对h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A.该地午后多阵雨 | B.图示月份,该地气温日较差大 |
C.图示月份,该地多晴天 | D.图示月份,该地不会遭受台风袭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