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箭头表示物质间的转化一步就能实现,则甲可能是
①Al;②Fe;③C;④Cl2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采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纯铜, b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B.装置②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
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则此装置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D.装置④可用于实验室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
下列叙述中的前后两个量之比为1 :2的是
A.液面在 “ 0 ” 刻度时,25mL碱式滴定管和50mL碱式滴定管所盛液体的体积 |
B.相同温度下,0.1mol /L乙酸溶液与0.2mol /L乙酸溶液中,c(H+)之比 |
C.氨水与(NH4)2SO4溶液混合后pH=7的溶液中,c(NH![]() ![]() |
D.相同温度下,pH=12的Ba(OH)2与pH=12的KOH溶液中,c〔(Ba(OH)2〕: c(KOH) |
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比Y元素的小 |
B.W的原子序数可能是Y的原子序数的2倍 |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Y的强 |
D.Z的化学活泼性一定比X强 |
“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②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③④ |
把aL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需用b mol烧碱刚好把氨全部赶出,另一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时,消耗c mol氯化钡,由此可知原溶液中N0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单位:mol·L—1)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