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⑴《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从王熙凤的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四个方面来展现她的人物形象。在王熙凤出场时,贾母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在绘肖像时,“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些描写塑造了王熙凤什么样的形象?
⑵《欧也妮·葛朗台》一文中:临死前,他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好象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一般;也像孩子一般,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他说:“这样好叫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这表现了葛朗台的什么性格特点?请从文中再选取一个能表现他这种性格特点的场景叙述出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王曰:“吾阍,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下联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B.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
| C.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 D.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
下列句子中不是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D.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孟子意在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
| B.孟子明确地说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 |
| C.孟子在阐述王道仁政模式图时,以一组比喻句对称说出,显得很有气势。 |
| D.段末孟子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王道乐土的美好画卷。 |
翻译下列句子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③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注释①运:转。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宣王认为攻打燕国轻易取胜是天意如此。 |
| B.齐宣王询问孟子该不该占领燕国,说明他对这个问题毫无主见。 |
| C.齐宣王间接否认攻打燕国取胜是天意。 |
| D.孟子认为只有正义之师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 |
(2)对战争的目的与成败,齐宣王与孟子有不同的认识,请简要阐述。
齐宣王认为:
孟子认为:
简述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请简述“出陇上诸葛妆神”的故事情节。(《三国演义》)
(2)他(伽西莫多)想起了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第一次伽西莫多给他帮过忙,第二次阻止过他。他想起成千的细节详情,觉得抢走埃及姑娘的一定是副主教无疑了。
“副主教对那姑娘的黑夜偷袭”指的是哪两件事?请简述。(《巴黎圣母院》)
答()题
文学名著阅读根据下面的语言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①葛朗台太太去世后,葛朗台通过公证人,让欧也妮签署了一份的文书,从而把全部家产总揽在自己手里。(《欧也妮与葛朗台》)
②玛丝洛娃认识了一个叫(人名)的政治犯,她意识到必须在他和聂赫留朵夫之间做选择。(《复活》)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珍。贾蓉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红楼梦》) |
| B.孙吉人、王和甫打算联合实业界同人,合办一个银行,作为他们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企业,吴荪甫对于这一提议十分赞同,之后不久便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子夜》) |
| C.“五·四”运动发生后,觉新和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家》) |
| D.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因无钱偿还债务,准备自杀。临死前,他打发儿子查理来投奔伯父。葛朗台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便让查理签了一份脱离亲属关系的声明书,然后把他打发到阿位伯去做生意。(《欧也妮·葛朗台》)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这个纯粹的误会,想不到竟严重地挫伤了她,那一夜,她“倚喜新厌旧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芙蓉女儿诔》。(《红楼梦》) |
| B.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他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嘱赵云“早晚看觑吾子,勿负联言”,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应“事之如父”。(《三国演义》) |
| C.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
| D.《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误入圣迹区将被处以死刑时,爱斯美拉达挺身而出,答应与甘果瓦做十年名义夫妻,救了甘果瓦的命。《巴黎圣母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