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城镇化建设中一些地方忽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致使大量乡村传统文化遭受毁坏、走向消亡的现状,山东省决定自2014年起大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坚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突出城乡风貌特色。突出城镇文化特色,打造城镇品牌,提升城镇品位。注重城镇和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民间艺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镇村落文化内涵,彰显山东民俗文化魅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回答,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怎样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由广东省提交、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二年多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根据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充分收集和听取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省政府、珠三角地级以上市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实施情况,并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
有专家认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并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有多少志愿者。城市的文明,与志愿者同在。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虽然并非每个人都有当志愿者的机会。但是人人都可以为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增光添彩。“心动不如行动”,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城市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演讲赛。
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就上述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演讲要点。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全社会如何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3年春节前,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廉洁政府建设的要求,严格控制“三公消费”,责令各部门取消年夜饭和公费购置花卉等消费。同时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参与角度,谈谈你对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就对加强政府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提出你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形成巨大需求。同时,城镇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材料三立足国情、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别国城市化经验教训,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思想。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的布局要科学,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抓实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保障他们获得平等的市民权益;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有关消费的知识,说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