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记载“……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议会)衙门公议乃行。且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最符合材料所描述的政治制度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 B.日本的君主立宪制 |
C.美国的联邦制和共和制 | D.法国大革命后的共和制 |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 “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据学者统计,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仅有16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中日交恶,文化交流锐减 |
B.中国已经落后,日本不再以华为师 |
C.中国战败之后,不再向日传输先进文化 |
D.日本崇尚西学,中文翻译人才匮乏 |
从时代特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
C.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
D.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
观察下列两幅图,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A.多极化世界的形成 | B.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
C.冷战格局的形成 | D.美俄新冷战的开始 |
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协议》,协议的内容之一是两国共同为中学生编写具有一致内容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彻底消除两国在历史认识上的差异 |
B.促进法德和解 |
C.通过合作在北约内部对抗美国 |
D.提升欧盟的合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