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记载“……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议会)衙门公议乃行。且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最符合材料所描述的政治制度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 B.日本的君主立宪制 |
C.美国的联邦制和共和制 | D.法国大革命后的共和制 |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给中国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下列选项中对这一“历史使命”最准确的诠释是
A.实现工业化 | B.实现近(现)代化 |
C.进行思想启蒙 | D.建立民主政治 |
侵辱是对他人人格权的蔑视,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罗马法已经通过侵辱之诉对非物质的人格利益损害给予金钱赔偿。著名的德国罗马法学家弗里兹·舒尔茨对此说:“侵辱之诉对于精神损害,尤其是任何类型的侮辱行为,提供了强大而有效的保护。”这体现出罗马法的特点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
C.公平、正义、理性 | D.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强调农民要“强力从事”,发展经济;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田界)。三位学者的主张都是
A.完全有利于维护统治者利益 | B.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
C.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 D.为达成富国强兵、实现统一的目标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请求,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
A.封土赐爵,接受朝贡 | B.御驾亲征,攻占台湾 |
C.设台湾府,中央管辖 | D.订立盟约,划定疆界 |
北师大教授唐任伍在《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评述道:“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2000多年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唐教授观点依据的是
A.丞相 | B.三省六部 |
C.(元)中书省 | D.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