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不断涌现,已逐渐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广支点、官民并举的良好态势。中国积极参与了上海合作组织的筹建以及“10+3”的过程,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率先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据此回答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合作不断涌现,这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B.国家力量是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 |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 D.经济利益是最根本的利益 |
从上述中国积极主动的举措可以看出
A.中国主张国际政治多极化 |
B.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C.我国主张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
D.国家利益是制定我国对外政策的依据 |
今天的中国已经高度融入世界,中国广泛地利用国际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在此形势下,我国树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构建政治、经济、信息等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我国这样做的主要依据是:
①经济全球化趋势可能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②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
④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逐步完善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随手拍,这一基于机应用的互动式、开放式管理形式已悄然渗透到城市管理领域。路边上的违法行为被反馈到城市管理部门,身边的环境污染被反馈到环保部门等。这种指尖上的监督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常态。这一现象说明
A.科技进步促进了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
B.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
C.手机应用丰富了民主决策的形式 |
D.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广泛拓展 |
自2014年A市口岸出口货物批次、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0.5%、82.6%;进口货物批次、货值与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31.67%、34.3%。上述出口骤降、进口激增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①出口企业利润降低②俄罗斯居民购买力下降
③近期卢布持续贬值④中俄贸易优惠政策的实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国民经济的主要统计数据。下列数据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有
①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明显快于一、二产业
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
③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增长0.9%
④需求结构中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1.2%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步下降,加大了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对此,某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使单位产品人工成本不升反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①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规模的大小
②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企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④企业的技术改进会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上涨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