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④。
[注]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  ②楚宫腰:以楚腰说柳。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请指出上阕后三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结合本首词的下阕来分析词人“肠断”的因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沉醉东风·重九
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①?
【注】①“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这首曲能够突出“重九”特点的意象有哪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曲包含多种情感,请结合全曲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后面题目。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韩偓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裴回。
船冲水鸟飞还住, 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注】①季重:三国时吴质的字,曾感伤死于瘟疫的好朋友。②子山:南北朝庾信的字,曾出使西魏,作《哀江南赋》抒发亡国之痛。③劫灰: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很多黑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诗歌的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社会观实?
结合诗歌简要概括诗歌表达的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
本词下片写出了哪几种“凄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浪淘沙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释:①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 “凉”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