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肥乡之屯子堡,遵中丞于清端公令,建有义学,田百亩。学师郝子文灿以所入倡乡众,杨计亮、李荣玉等协力经营,益广斋舍,许侍郎三礼题曰:“漳南书院”。问学者日众,郝子遂谦不任事,别寻师者十有五年。
于康熙三十三年,郝子不远数百里,抵荒斋,延元主院事,元辞。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明年,又以币聘予,再辞。又明年,遣院中苗生尚信至,进聘仪,掖起复跪者十日。予不得已,告先祠行。距堡北十余里,漳水涨,堡人檥舟入,乃知其地苦水久矣。郝子率弟子拜迎,止其舍。卜吉,郝子及乡父老、子弟咸集,从予行释奠礼于孔子主前。谕之曰:“而地无文士乎?而遂致予!盖将以成人之道自勖也;予不敏,敢以成人之道告。”乃出予《习斋教条》。读讲讫,揖退。
时左斋建其一,余未定。乃进郝子曰:“请建正庭四楹,曰‘习讲堂’。习讲堂之东北隅为仓库、厨灶,西北隅积柴炭,后为厕。院前门东一斗室日‘更衣亭’,凡客至,通傧、拂洗、更衣,一茶乃入。西为‘步马射圃’,上构小亭。此矩模大略也。吾子谓何?”郝子拜手曰:“善。但此百世计,独无处灿地乎?”予曰:“念之矣。须院事竣,院前壑,启土必更深广,引水植莲,中建亭,窗棂四达,吾子居之。讲习暇,元偕诸子或履桥,或孥舟入,弦歌笑语,作山水乐,复何憾乎?”郝子大笑。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尔宵闻。习讲堂成,高二丈有奇,架木覆苫,以肆望汪洋,莫购砖瓦也。
四阅月,颇咀学习乐味。而漳水五泛,初横二十里,继至七十里,赤泥封稻穗,屋倾侧不敢居,堡男妇各树席铺。予叹曰:“天也!”乃告归。父老弟子饯别泣送,予亦洒泪。郝子拜手宣于众曰:“是院也,定为颜子书院。颜子生为漳南书院师,殁为先师。灿以祖产赠宅一所,田五十亩,合院原田共百五十亩,生为颜子产,殁为颜子遗产。”复立图券为质。曰:“田少获,即延先生还。”又请记其事。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然其兴学敦师,不可没也。
康熙四十年三月六日博陵颜氏元识。
(选自颜元《漳南书院记》,有删节)
[注]①檥( yǐ)撑船靠岸。②释奠礼:陈设酒食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元主院事延:邀请
B.院事竣须:必须
C.复立图券为质:信物
D.然其兴学师敦:尊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问学日众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B.知其地苦水久矣引其匕首提秦王
C.地无文士乎遂鸡豚
D.郝子拜手宣众日青出蓝而青于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肥乡屯子堡本有义学,郝文灿拿出自己的收入,与他人合作,兴办教育,渐渐扩大了校舍规模;因求学的人日渐增多,他另访名师主持书院事务。
B.郝文灿曾经三次到颜元家中,请他主持漳南书院的事务,但是都被拒绝;后来他派了苗尚信来,献上聘礼,跪求十日,才使颜元感动并答应了请求。
C.颜元来漳南书院之后,制订了详细的校园建设计划;又因为郝文灿有隐居的想法,所以准备在流水莲花之中新建一座亭榭,用来让他颐养天年。
D.颜元在漳南书院期间,由于漳水持续泛滥成灾,被迫返乡;郝文灿在与其相别时,宣布将“漳南书院”更名为“颜子书院”,并将永以颜元为师。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去已又过,陈说百端,作十日留,元固辞。( 3分)
译文;
( 2)刻日兴工,堡人好义云集,许许之声,遐迩宵闻。( 3分)
译文:
( 3)别后屡札来促,问其水灾,岁益甚,而予老且病,亦未审遂否矣。( 4分)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沛公则置车骑(安排、安置)
B.相去四十里(距离)
C.何辞为(告辞)
D.度我至军中(估计)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沛公虚伪狡诈的一组()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②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④立诛杀曹无伤
⑤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⑥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
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颀然而长,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之,则以手掏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遂命主人割豚胁,堆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泊若此?”曰:“罪婴天谴,不可说。”问其里居,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而暮郭耳。”
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估舟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列货满舟。乐谢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适昼晦欲雨,闻雷声。少时,乐倦甚,伏塌假寐。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塌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嵌天上,如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河苍茫,见城郭如豆。俄见二龙夭矫,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遥望故乡,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缒下,飗飗然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节选自《聊斋志异·雷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士大夫益乐贤:贤能
B.色黯淡,有容戚:悲伤
C.乐又以兼人之馔益:增加
D.乐所与壮士在焉     审:仔细观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雷曹“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
①三年以来,未尝如此饫饱②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
③数入数出,列货满舟④因取一器,授乐令洒
⑤乐与归,寝处共之⑥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云鹤谦虚好学,再加上好友的帮助,他文思才华大有长进;后来夏平子染病死去,于是他便照顾接济已故好友的家人。
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遭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
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货物钱财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
D.乐云鹤在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来到“云天”,亲眼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自己也参与其中;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
译文:
(2)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之后三十八世,有孙曰戣,字君严,事唐为尚书左丞。年七十三,三上书去官。天子以为礼部尚书,禄之终身,而不敢烦以政。吏部侍郎韩愈常贤其能,谓曰:“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曰:“吾敢要君?吾年至,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唯相之为,二宜去。”愈又曰:“古之老于乡者,将自佚,非自苦。闾井田宅具在,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今异于是,公谁与居?且公虽贵而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叹曰:“公于是乎贤远于人!”明日,奏疏曰:“臣与孔戣同在南省,数与相见。戣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不报。明年,长庆四年正己未,公年七十四,告薨于家,赠兵部尚书。
公始以进士,佐三府官,至殿中侍御史,迁江州刺史、谏议大夫。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加皇太子侍读,改给事中,言京兆尹阿纵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明年,拜右丞,改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道路水陆,递夫积功,岁为四十三万六千人。奏疏罢之。
十二年,自国子祭酒拜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等使。约以取足,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绝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官籍其货。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公曰:“海道以年计往复,何月之拘?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厚守宰俸而严其法。十五年,迁尚书吏部侍郎。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长庆元年,改右散骑常侍。二年,而为尚书左丞。
(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为之唯:希望
B.尚奚子言顾:考虑
C.海之商绝:横渡
D.何月之拘:限定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孔戣为人方正无私的一组是(3分)()
①忧国忘家,用意至到
②事有害于正者,无所不言
③言京兆尹阿纵罪人
④境内诸州负钱至二百万,悉放不收
⑤苟有验者,悉推与之,无算远近
⑥公之北归,不载南物,奴婢之籍,不增一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孔戣的据理求退,韩愈认为朝廷不应该让孔戣这样的贤人辞官,他上疏请求留用孔戣,但奏疏未能呈上。第二年,孔戣去世。
B.当时明州岁贡淡菜、蛤蚶等物,从海滨直抵京师。由于扰民甚众,孔戣不惜冒犯朝廷,为民请命,奏请皇上免除明州的进贡。
C.孔戣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为官期间,能为百姓利益着想,而且任劳任怨,即使远派岭南,也努力于政务,克己为人。
D.孔戣在担任岭南节度使时,处理海外商贸事宜,既严格地执行法度,以身作则拒绝贿赂,又有人性化的变通,切实为外商利益考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文《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六。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由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识器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发,诛,会赦除名当:应当,应该。
B.据此,是交之渐构:构陷,陷害。
C.勃恃才傲,为同僚所嫉物:世间所有事物。
D.及,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寤:睡觉。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B.勃等虽有文才浮躁浅露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弃甲曳兵
C.士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D.又惧事泄,乃杀达塞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谨拜表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下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士之致远,先识器而后文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世以是之高:崇敬
B.梁丘氏说善:赞许
C.以其馀厉:通“励”,劝勉
D.御史遂云去将:带领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④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⑤小生乃欲相吏邪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云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他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他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讥刺五鹿充宗,故儒生都感到很高兴。
C.朱云因在公卿面前斥骂张禹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叩头流血”,皇上的怒气才消,终于赦免了朱云。
D.斥骂张禹的事情过去后朱云不再做官,他常闲居户田,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

翻译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②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