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左右.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0~0.6A 0~3A)、电压表(0~3V 0~15V)、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三只:R1(20Ω 0.5A)、R2(50Ω 0.5A)、R3(500Ω 1A).
(1)实验前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灯泡都不亮,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流表示数几乎为0,电路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除电路故障后,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小明画出了小灯泡中电流随其两端
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W.
(3)小明又取了一个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旧灯泡进行实验,发现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灯泡亮度明显偏暗,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这只灯泡的玻璃内壁变黑.灯泡亮度偏暗的原因是灯丝发光时发生____________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变细,消耗的实际功率变_______的缘故(选填“大、小”).
(4)灯泡的功率测量完毕,小明用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更换电路中的灯泡,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则小明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选填“R1”、“R2”或“R3”).若某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为14Ω,则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
(10分)利用电源(两节干电池)、开关、电流表(0~0.6~3A)、电压表(0~3~15V)、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5个(阻值相同)和导线若干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实验原理: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乙)实物按图 (甲)电路连接完整。
(2)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小明的实验操作如下:
①连接电路。按图 (甲)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状态。闭合开关S前,滑片P应置于(填“A”或“B”)端。
②闭合开关S,滑片移动到合适位置,电压表示数为2.50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 (丙)所示,将此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记入下表空白处。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 电压U/V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 电流I/A |
0.10 |
0.20 |
0.30 |
0.40 |
③移动滑片到不同的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得到上表所示的数据。④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由实验数据还可以测出电阻R的阻值为Ω。
(3)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请你接着小明的实验继续完成电流与电阻关系的探究,写出你的主要实验步骤。
(8分) 如图所示是课堂上做过的“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通过来判断研究对象的动能的大小。
(2)实验过程中通过让小车从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碰撞木块时速度大小不变,通过
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
(3)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动能。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转化
为能。
(4)按(2)中要求先后做两次实验,比较木块运动距离的长短可以得到结论:物体速度大小相同,。
(2分) 两个相同的锥形瓶中装有等量的煤油,内插两支相同的温度计。闭合电源开关一段时间后,乙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乙的示数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电热与的关系。
用如图甲的电路测定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
(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2)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
(3)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处于值.
(4)闭合开关.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会,当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由此可知被测电阻的阻值R=Ω.
(5)该同学完成一次试验后,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接下来的操作是.
A.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再进行几次测量 B.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不同位置再进行.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其中遵循此成像规律.
(3)若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时,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凸透镜成(选填“实”或“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