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 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 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 | 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 |
| 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 | 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
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是在
| A.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
|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 D.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 B.工业革命完成时 |
| C.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 D.两极格局终结时 |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 A.马歇尔计划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 C.关贸总协定 | D.杜鲁门主义 |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生产关系不同 | B.生产方式不同 |
| C.生产动力不同 | D.生产结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