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在《纠对“五四”运动的错误的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
|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 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 A.兴中会 | B.光复会 | C.强学会 | D.同盟会 |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
|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
|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
|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
|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
|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
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 A.自强与求富 | B.进化与革新 | C.改良与革命 | D.民主与科学 |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 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
|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 |
|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
|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出封建土地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