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营养和疾病控制能力的提高,在过去200年间英国人的平均身高已经提高,这是一种合理的假设。统计表明,英国人平均身高长期上升的趋势在19世纪中期发生逆转。由此可知
A.假设的历史结论都应有统计数据作佐证 |
B.英国人的平均身高不断提高的假设成立 |
C.过去200年间英国人的平均身高呈下降趋势 |
D.统计方法有助于增进历史结论的准确性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
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
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 | B.王阳明 | C.陆九渊 | D.朱熹 |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
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
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 B.董仲舒 | C.王阳明 | D.李贽 |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
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
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
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
战国时期赵国人慎到说:“治水者茨(茨,指积土填满)防决塞,虽在夷貊(mò,古代称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他的这一论述实际上是
A.总结了战国的水利成就 | B.主张施行仁政,反对任人唯亲 |
C.揭示了民族融合的事实 | D.主张依时治世,反对因循守旧 |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
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
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