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日新华网:【博文】两会议程徐徐展开,围绕两会各类热点话题已呈沸腾之势。借助网络,全社会正以空前的规模和热情围观互动。关注两会就是关注国家和自己的命运,聚焦话题就是共同思考处境和出路。
【跟帖】@聂军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人不关注国家的命运,怎么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呢?
@二木三羊:关注两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认为应该把委员的提案全部公之于众,让老百姓知情参与,共同进行评判,关注高的提案就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你能说出在我国人民是指哪些人吗?
(2)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公民”和“人民”是一回事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2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汪洋在会上强调,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各地区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
材料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1)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谈谈你对这一最终目标的理解。
同学们告别小学走进中学已经两个多月了,初中课程增多,老师讲解知识内容的节奏加快,大量的讲授有让你力不从心的感觉。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初中学习生活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是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学习方面中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
(2)面对不同,我们应如何做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呢?
“人必自尊而人尊之,人必尊人而人尊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维护自尊?
甲、乙两人是某中学同班同学,一天,在回家路上,两人就刚学习过得《学会独立飞翔》课一展开议论,各有说法:
甲:“人在未成年时,有父母的帮助,不需要自立。”
乙:“一个人只有在成年后,走进社会,才需要自立。”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说理由。
中学生赵惠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特别是升入初中后,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学校,面对不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她更是感到自己很孤单,她很少和班上的同学说话,,集体活动也不愿参加,从来不主动与老师交流,慢慢地,同学们也都疏远了她。为此,赵惠很苦恼。
⑴赵惠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心理特征?
⑵赵惠应怎样克服这种心理,结交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