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寄黄几复》中写道:“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它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
歌为心声,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到“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从“我爱你,中国”到“我和我的祖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是因为它们共同点在于:
| A.它抒发了人们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
| B.它表达了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要求 |
| C.它唱出了团结奋进这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 D.它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历程 |
有首感人的诗歌写到:“……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中华民族无边的大爱”。下列成语中最能体现这一民族精神的是
|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
| C.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 D.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
|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
| C.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 D.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
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
|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广纳包容 | B.源远流长 | C.博大精深 | D.兼收并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