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白皮书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少数民族代表415名,占代表总数的13.91%,高于人口比例5.5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在民族问题上坚持原则( )
| A.民族平等 | B.民族团结 |
| C.各民族共同繁荣 | D.民族区域自治 |
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准确的是( )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②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④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指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 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 C.②③ | D.②③④⑤ |
中国政府于2005年2月28日发表《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全面介绍民族区域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 A.民族平等 | B.民族团结 |
| C.各民族共同繁荣 | D.民族区域自治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肯定了2006年经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提出2007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并对来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说明( )
| A.国务院在党的具体领导下开展工作 |
| B.中国共产党和国务院共同行使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
| C.国务院是行使国家职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 D.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
“十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再次证明,党中央完全具有在复杂形势下驾驭经济全局的能力,只要全党全国齐心协力坚决按照十六大精神去工作、去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任何困难和风险,再创“十一五”的新辉煌。上述材料说明( )
| A.十六大精神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
|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胜利实现各项既定目标的保证 |
| C.只有经过困难挫折,才能取得成功 |
| D.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