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
|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
|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
|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
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 A.要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
|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
|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 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 D.新经济政策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
| A.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
| B.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 C.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
| D.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 |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
| B.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
| 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 |
|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 途径 |
| 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 |
| 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 |
| 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