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根据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 条件下进行。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 。
(3)若从含有酵母菌、醋酸菌、青霉菌、毛霉等的土壤中分离到较纯的酵母菌,最简便的方案是在 条件下选择培养。
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4)玫瑰精油的提取需大量原料,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在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的玫瑰植株。
(5)提取玫瑰精油过程中,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_________以加速油水分层。分离的油层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需加入_______________将水除去。
(6)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据此可用 的方法提取。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 进行鉴定。
.下图是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一般是指;E在动物细胞中是指主要存在于和细胞中。E在植物细胞中是指淀粉和。
(2)F是指;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和。其中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是。
(3)D是指,D是形成(填中文名称)的单体。许多的C形成的单体的多聚体G是(填中文名称)。
(4)组成E、F、G、H共同的化学元素是,G在细胞内的合成受E、F、H中的__________控制。
.从某种真核细胞中提取大量的核糖体,放入含下列几种物质的培养液里,假设培养液里含有核糖体完成其功能(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条件。请回答:
(1)实验中,核糖体的功能就是把上述物质中的【】通过方式合成多肽(蛋白质)。(【】内填序号)
(2)上述有机物(若每种只取一个)合成的直链多肽含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称为________肽。
(3)实验中,若检测到某一直链多肽含2012个N原子,则该多肽最多含有___个肽键。肽键的化学结构式是。
(4)如果得到的蛋白质的肽链(若只一条)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变,改变其中的,就可以改变该蛋白质的性质。
(5)实验结果分析,培养液中生成了多种产物,这说明了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______ ,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同学在“目镜l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1、2、3、4为单个细胞),据图回答: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欲将图中3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方向移动。
(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个。
(4)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物镜镜头是________;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5)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6)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A.物镜上B.目镜上 C.实验材料中D.反光镜上
请根据课本中细胞部分成分的鉴定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物质名称 |
鉴定试剂 |
特征现象(颜色) |
淀粉 |
(1) |
蓝色 |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2) |
蛋白质 |
(3) |
紫色 |
脂肪 |
苏丹III |
(4) |
DNA |
甲基绿 |
(5) |
RNA |
(6) |
红色 |
为探索影响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相关因素,某生物小组作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每隔三天,将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甲的甲状腺做一次等量切除,并不断检测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如右图所示:
(1)图中曲线a表示激素,曲线b表示 激素。
(2)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合成激素的量与其体积成 ___关系。
【实验二】每隔三天,向生长正常的成年雄鼠乙体内注射一次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同时检测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重复多次。结果发现两种激素含量总是先上升后下降,请分析产生这种生理变化的原因:
(3)当乙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升高时,合成和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就会(增多、减少),进而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使其含量上升。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增强、抑制)垂体和的合成和分泌活动,从而使相应的激素含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