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
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B. |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
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
说明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 |
C. |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
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生产 |
铜离子可以氧化碘离子,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D.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
B.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腐蚀,其负极反应是2H++2e-=H2↑ |
C.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 |
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 |
已知在1.01×105Pa、298K条件下,2mol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 ="=" H2(g) +![]() |
B.2H2(g) + O2(g) ==2H2O(l) △H = - 484kJ·mol-1 |
C.H2(g) + ![]() |
D.2H2(g) + O2(g) ==2H2O(g) △H = + 484kJ·mol-1 |
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12mol·L-1,则该溶液的溶质不可能是
A.HCl | B.NaOH | C.NH4NO3 | D.H2SO4 |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 B.c(H+)=c(OH-)=10-6 mol·L-1的溶液 |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
下列四支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试管 |
温度 |
过氧化氢浓度 |
催化剂 |
A |
室温(25℃) |
12% |
有 |
B |
水浴加热(50℃) |
4% |
无 |
C |
水浴加热(50℃) |
12% |
有 |
D |
室温(25℃) |
4%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