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S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K+、Ca2+、Br-、Cl- | B.NH3·H2O、SO32-、K+、Na+ |
C.Fe2+、Na+、K+、NO3- | D.Na+、Mg2+、Cl-、ClO- |
A.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稀硝酸:Ca(OH)2+2H+ ="=" Ca2++2H2O |
B.向Ca(HCO3)2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的少量NaOH溶液: OH-+Ca2++HCO3-==CaCO3↓+H2O |
C.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 |
D.在标准状况下,向10mL 0.1moL/LFeI2溶液中通入22.4mL氯气: |
2Fe2++2I-+2C12 ==2Fe3++ I2+ 4C1-
A.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
B.Y不能把溴从溴化物中置换出来 |
C.Z的氧化物通常形成分子晶体 |
D.存放W单质的仓库失火不能用CO2灭火 |
A.在H2O2分解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加快 |
B.在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后,反应速率会加快 |
C.漂白粉直接使用效果不太好,若加入“少许食醋”后可明显增强其漂白能力 |
D.实验室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产生的气体速率加快 |
A.12 g金刚石晶体中含有碳碳键的数目为4NA |
B.46 g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一定为3NA |
C.56 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3NA |
D.将1 mol FeCl3制成胶体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数为NA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存在 |
B.加入氨水时生成白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l3+存在 |
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存在 |
D.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