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的金属腐蚀现象。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图Ⅰ装置实验,为了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可采用下列方法: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 |
B.图Ⅱ是图Ⅰ所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Ⅱ的正极材料是铁 |
C.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可以通过图Ⅲ装置进行探究,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
D.图Ⅲ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
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 A和1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x=1 |
B.2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min)-1 |
C.B的转化率为40% |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 |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
C.硝基苯中混有浓HNO3和H2SO4,将其倒入到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
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入溴水中洗气 |
由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完全汽化为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只要混合气体的体积一定,那么无论混合物以何种比例混合,它们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也是一定的,符合这种情况的可能是
A.乙醇和乙酸 | B.苯和苯甲酸(C7H6O2) |
C.葡萄糖和鼠李糖(C6H12O5) | D.丙酮(C3H6O)和丙二醇(C3H8O2) |
制备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Cl2取代 | B.乙烯和Cl2加成 |
C.乙烯和HCl加成 | D.乙烯和H2加成后再与Cl2取代 |
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 |
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 |
C.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NH2) |
D.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3H6O3 |